• 注册
  • 中药方剂B 中药方剂B 关注:0 内容:2475

    八角茴香丸

  • 查看作者
  • 打赏作者
  • 渡劫
    官方

    八角茴香丸–《医学传灯》卷下

    【处方】山楂、枳实、大茴、吴萸、荔枝核。

    【功能主治】疝气。

    【摘录】《医学传灯》卷下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

    登录

    WordPress后台-外观-小工具 进行配置小工具

    帖子间隔 侧栏位置:
    中药炮制 中药炮制 关注:0 内容:1409

    八角茴香的炮制方法

  • 查看作者
  • 打赏作者
  • 渡劫
    官方

    八角茴香又名八角大茴。载《草品汇精要》。系木兰科植物八角茴香Illicium verum Hook.f.的干燥成熟果实。秋、冬二季果实由绿变黄时采摘,置沸水中略烫后干爆或直接干燥。

    【炮制方法】1.八角茴香《普济方》:“水淘去土,拣净。”现行,取原药材,除去杂质,筛去灰屑。

    2.炒八角茴香《本草品汇精要》:“细锉,火妙用。”现行,取净八角茴香,置热锅中,用文火炒至颜色加深,取出,放凉。

    3.盐八角茴香《普济方》:“用盐炒,去盐不用。”现行,取净八角茴香,用盐水拌匀,闷至盐水被吸尽,置热锅中文火炒干,取出,放凉。八角茴香每100kg,用食盐2kg。

    【饮片性状】八角茴香呈车轮形,由8瓣聚合而成。外表红棕色,内表面淡棕色,质硬而脆。种子卵圆形,黄棕色,平滑光亮。气芳香。味辛、甜。炒八角茴香颜色加深,辛味稍弱。盐八角茴香颜色加深,辛味稍弱,味甜微成。

    【质量要求】八角茴香含挥发油不得少于4.0%(ml/g)。

    【炮制作用】八角茴香性味辛,温。归肝、肾、脾、胃经。具有温阳散寒,理气止痛之功。生品长于温散寒邪,理气止痛。常用于胃寒呕吐,脘腹冷病,亦可用于寒疝疼痛。炒后辛味减弱,偏于甘温,擅于祛寒止痛。盐制辛味减弱,能引药下行,偏于温暖肝肾,理气止痛。两种制品常用于治疗虚寒腰痛,如锁阳固精丸(《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治疗寒疝疼痛,如三增茴香丸(《三因方》)。《本草辑要》有“炒黄用,得酒良。得盐入肾发肾邪,故治阴疝。”

    【炮制研究】八角茴香从宋代《博济方》开始炒用,以后虽然出现了其他炮制方法,但炒法一直是主流炮制方法。《局方》凡使用舶上来者,淘洗令净,却以酒浸一宿,漉出曝干炒过用。如缓急,只炒过用亦得。《普济方》用盐炒,去盐不用。古代以炒法为主,现今全国各地基本上都生用,只有少数地区炒用。在温补肾阳的方剂中亦有少数用盐制品。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

    登录
    中药种贮 中药种贮 关注:0 内容:3332

    八角茴香种植

  • 查看作者
  • 打赏作者
  • 渡劫
    官方

    主产我国广西龙州一带山区,广东、台湾、云南、贵州、福建等地也有栽培。越南也有分布。1982年广西栽培面积3.6万公顷,年产八角4000吨-6400吨。常年出口量1500吨-2000吨,茴香油约200吨。世界干八角常年销售量3000-4000吨,茴香油约500吨。中国广西“天宝”香油,驰名西欧,在国际上享有盛誉。

    八角茴香植株高10米-15米,树皮灰褐色。单叶互生,半革质,全缘,椭圆形或椭圆状披针形。花两性,单生于叶腋间,粉红色至深红色,每年开花结果两次,2月-3月开花,9月-10月果熟;8月-9月开花,翌年3月-4月果熟。蓇葖果,星状放射八角形。

    八角茴香适生于亚热带南部山区的阴湿温暖环境,年平均温度不低于0℃,年雨量1300毫米-1400毫米,相对湿度80%以上。土壤以深厚、肥沃、pH5-6为宜。幼树喜荫,成龄树喜光。根浅、枝条脆,不抗风。主要用种子繁殖。每公斤种子8000粒-9000粒,每公顷播种量25公斤-45公斤。苗高50厘米-70厘米,即可出圃定植。

    宜林地以多雾、静风、低海拔山谷为好。果用林株行距5米×5米,叶用林1米×1米,穴施基肥,雨季定植。早期可间种木薯等高秆作物遮荫。及时除草、松土。植后3年-4年,叶用植株在离地60厘米-70厘米处截干,促进萌生侧枝。也可直播造林或天然更新。

    主要害虫有八角尺蠖、金花虫、象鼻虫为害叶片,可用70%敌百虫300倍液喷杀。病害有炭疽病,可喷波尔多液防治。种后7年-10年开始结果,15年进入盛产期,在水肥良好的条件下,盛产期长达70年左右。采收后及时晒干或烘干,鲜干比3:1左右。叶用林植后4年开始采叶,每公顷产鲜叶1200公斤,6年-20年单株产鲜叶2.5公斤-3.5公斤。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

    登录
    中药种贮 中药种贮 关注:0 内容:3332

    八角茴香栽培管理

  • 查看作者
  • 打赏作者
  • 渡劫
    官方

    生物学特性

    八角喜温暖、潮湿气候,产区多在北纬25°以南,年降水量需1000mm以上,相对湿度80%以上。

    冬、春旱季有露、雾,年平均气温19~23℃,最冷月平均气温10℃以上。幼树喜荫,成年树喜光。忌强光和干旱,怕强风。以土层深厚、疏松、腐殖质含量丰富、排水良好的偏酸性的壤土或砂质壤土栽培为宜。

    栽培技术

    用种子繁殖。选二十年生以上植株、结实多,含油量高无病虫害的作留种树。9~10月采收果皮由绿色变黄褐色的成熟果实,随采随播,或用湿沙层积贮藏至第2年1~2月播种。

    条播,按行距15~20cm开条沟,沟深4cm,按株距3~4cm播种子1粒,用草灰拌细上覆盖,厚度约3cm,再用稻草或茅草覆盖。在幼苗出土前,要经常淋水,促进发芽。出苗后撤去覆盖物,立即插树枝或搭棚遮荫,至11月再拆去。苗床要经常松土除草,结合施肥,早期以氮肥为主,后期以磷、钾肥为主。移苗造林季节在2月新芽未萌动前进行。实用林用2年生苗,一般行珠距各为5m左右,每1hm2390株;叶用林用3年生苗,行株距各为1.33m左右,每1hm25625株。

    间管理

    定植后3年内宜有天然荫蔽树遮荫,可与农作物间作,3年后要求全光照。每年中耕除草2次,均在收果前,第1次在1~2月,第2次在7~8月。追肥2次,在采果后可施绿肥、厩肥及过磷酸钙等肥料。每隔3~5年垦复施肥1次,要及时截干打顶、整形。

    病虫害防治

    病害有炭疽病,可喷1:1:120波尔多液防治。虫害有八角尺蠖,在幼龄期喷马拉松1000倍液防治。另外还有金花虫为害。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

    登录
    中药种贮 中药种贮 关注:0 内容:3332

    八角茴香病虫害防治

  • 查看作者
  • 打赏作者
  • 渡劫
    官方

    1、日灼病

    幼林期没有遮荫引起日灼病,日灼病常出现在高温干燥季节。另一个原因是长期处于与杂木混交郁闭状态下的成年八角林骤然暴露于强烈日光之下引起日灼病。八角树皮灰黑色,吸光强,皮又薄,从幼林又未锻炼过日晒,故易得病。

    防治方法:栽植时选2年生木质化的八角幼苗,如果是全退整地,间种高杆作物,进入成树后逐渐将其他林木砍除。成树受日灼用刀刮除,修正到好皮处,在去皮的面上抹上柏油,松脂蜡等。促进新皮愈合,此外在树皮上抹白石灰浆效果好。

    2、八角蠖

    为害八角叶,发生普遍而且严重。有时把叶全部吃光。

    防治方法:有人工防治法和药物防治法。

    树干涂胶环法:1955年,东兰县八角尺蠖大发生,产区群众应用此法防治,把虫害扑灭,八角树重新萌芽生长。方法是让人上树摇动树枝,使幼虫受惊落地,或者在树下用有钩的竹竿钩树树枝摇动,使虫掉下来,随即在树干上离地面约30-60cm的地方涂上黏胶环约6-l0cm宽,以阻隔掉在地下的虫子再上树危害。待幼虫集中后,把它收集起来,作家禽饲料。胶粘剂可有1份桐油和1份松香混合煮成。

    灭蛹法:利用幼虫在树下松土里或落叶层下化蛹的习性,抓住它结茧化蛹期消灭它。

    挖蛹:人工挖蛹最好在越冬期进行。可用锄在树根周围的草丛、苔鲜等处松土挖蛹。冬季挖蛹,松土要l0cm深,5月和8月挖蛹松土约6cm。挖出的蛹集中杀灭。夏季松土挖蛹可结合培土抚育工作进行。

    诱杀:利用幼虫集中化蛹在树干周围的习性,其化蛹前进行松土培工作,以诱其在松土里化蛹,然后再覆土6cm并稍加踏实,可以防止其羽化出来危害。

    药物防治法:用25%滴滴涕乳剂喷杀。根据经验,其他农药如敌百虫等防治八角尺蠖效果较差,而滴滴涕乳剂对八角尺蠖有特效。用1份25%滴滴涕乳剂对水300倍喷杀,死亡率达100%。滴滴涕乳剂可以自己配制,用97%的纯滴滴涕0.015kg,煤油0.07kg,水0.2kg混合加热至80℃,搅拌均匀即成。应用自制的乳剂,对水100倍就可以。此法成本低,但配制时必须注意完全乳化,以没有煤油浮面为好。

    采用药物防治必须掌握在幼虫的幼龄期进行,这样不但用药量少,而且效果大。同时要配合人工防治的综合措施,防治效果更显著。

    3、象鼻虫

    属鞘翅目象虫科。以成虫咬食叶片。

    防治方法:人工捕捉;用90%敌百虫800倍液喷杀。

    4、金花虫

    又名八角虫。属鞘翅目叶甲科(学名Oides leucomelaena Weise.),产卵于叶腋上,幼虫蛆状,蛀食幼芽和叶,危害严重。

    防治方法:利用其喜光及假死的特性捕捉;喷90%敌百虫800倍液。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

    登录
    中药鉴别 中药鉴别 关注:0 内容:661

    八角茴香的鉴别方法

  • 查看作者
  • 打赏作者
  • 渡劫
    官方

    八角茴香为少常用中药。始见于《本草纲目》怀香项下。具有温阳散寒、逆气止痛的功能。用于寒疝腹痛、肾虚腰痛、胃寒呕吐、脘腹冷痛等病症。

    来源 又名八角、大茴香。为木兰科植物八角茴香Illicium VerumHook.f.的果实。八角茴香属常绿乔木,高10~15m。树皮灰绿色或红褐色,有不规则裂纹。单叶互生或3~6片簇生于枝顶;叶柄长约lcm,叶片厚革质,长椭圆形或椭圆状卵形至椭圆状披针形,长5~12cm,先端渐尖或急尖,基部狭楔形,全缘,稍内卷,上面深绿色,有光泽,并有油点,下面浅绿色,疏生柔毛。花两性,单生于叶腋或近顶生,花梗短,花被片7~12,数轮,覆瓦状排列,内轮粉红色至深红色。果实多由8个瞢荚果放射排列成八角形的聚合果,直径3.5~4cm,红褐色或淡棕色。果柄弯曲呈钩状,长l~3cm。栽培或野生。

    产地与分布 主产广西及云南。此外,广东、福建亦有分布。

    鉴别要点 鉴别正品八角茴香要掌握两个要点:“八个角”、“气香、味甜。”反之“八个角以上”,“气特异味辛辣’’即为有毒八角,不能服食。

    名典鉴别 ①明·《本草蒙筌》:“大茴香,秋月方采。壳有八角,子赤藏中。嚼其香甜。”②李时珍曰:“……自番舶来者,实大如柏实,裂成八瓣,一瓣一核,大如豆,黄褐色,有仁,味更甜,俗呼舶茴香又曰八角茴香(广西左右江峒中亦有之),形色与中国茴香迥别,但气味同尔。,’③清·《本草求真》:“余按茴香形类不一。据书所载。有言大如麦粒,轻而有细棱者名大茴,出宁夏(市中鲜有)。他处小者,名小茴。自番舶来,实八瓣者名八角香,今市所用大茴,皆属八角。而宁夏之茴未见。余细嚼审八角茴味,其香虽有,其味甚甘,其性温而不烈。”

    快速鉴别 八角茴香多由8个蓇荚果组成,呈放射状排列于中轴上,直径3~4cm,宽7~l0mm,上缘开裂成小艇状,前端钝尖或钝,内藏种子一枚。外表面棕褐色,背面有不规则皱纹,内面光滑,淡红棕色,有光泽。种子扁卵形,长8mm,宽5mm,一端有种脐及珠孔,另端有合点,中间具狭长的种脐,种皮红棕色或黄棕色,平滑有光泽,质脆,胚乳白色,富油性。香味浓郁,味辛甜。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

    登录
    中药基础 中药基础 关注:0 内容:9786

    八角茴香的功效与作用

  • 查看作者
  • 打赏作者
  • 渡劫
    官方

    【功用主治】温阳,散寒,理气。治中寒呕逆,寒疝腹痛,肾虚腰痛,干、湿脚气。

    ①《品汇精要》:”主一切冷气及诸疝疗痛。”

    ②《本草蒙筌》:”主肾劳疝气,小肠吊气挛疼,干、湿脚气,膀胱冷气肿痛。开胃止呕,下食,补命门不足。(治)诸瘘,霍乱。”

    ③《医学入门》:”专主腰痛。”

    ④《本草正》:”除齿牙口疾,下气,解毒。”

    ⑤《医林纂要》:”润肾补肾,舒肝木,达阴郁,舒筋,下除脚气。”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1~2钱;或入丸、散。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