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中药炮制 中药炮制 关注:0 内容:1409

    海螵蛸的炮制方法

  • 查看作者
  • 打赏作者
  • 渡劫
    官方

    【来源】

    本品为乌则科动物无针乌贼Sepiella maindronide Roche-brune或金乌贼 Sepia esculenta Hoyle的干燥内壳。

    【炮制方法】

    一、净制 除去杂质(《药典85》)。去硬壳(《规范》)。

    二、切制 除去杂质,砸成小块(《药典85》)。取原药材,除去杂质,用清水漂洗至无明显咸味,干燥,去硬壳,砸成小块(《规范》)。

    三、炮炙

    1.炒制 取净海螵蛸小块置锅内,用文火加热,炒至表面微黄色,取出,放凉(《规范》)。

    2.麸制 原药用清水微泡,洗净,除去硬壳,捞起,滤干余水,切1-2cm小块,晒干,用麦麸炒至徽黄色,筛去麦麸即得(《湖南》)。

    3.醋制 取海螺蛸加醋炒至微黄即可。每海螵蛸1kg,用醋60g-90g(《集成》)。

    【现代研究】

    1.乌贼骨的硬壳,在干燥的气候中,于强烈的日光下曝晒(夏季)4小时,因膨胀系数不同,可以分离,可代替人工去壳。但在北京和浙江分别做了同样实验,在强烈的日光下曝晒达3周之久,仍未见外壳脱落(王药雨等:陕西新医药,(6):55,1977)。

    2.作者以CaCO3的含量多少来分析中药海螵蛸去壳不去壳炮制工艺。结果表明,海螵蛸中壳与骨的CaCO3含量相近,且水煎液中CaCO3的煎出量也基本相等。又,壳在海螵蛸的总量中占比例很大,认为海螵蛸可不去壳,以增加药源(周琦等:中成药研究,(3):18,1985)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

    登录
    帖子间隔 侧栏位置:
    中药鉴别 中药鉴别 关注:0 内容:661

    海螵蛸的鉴别方法

  • 查看作者
  • 打赏作者
  • 渡劫
    官方

    海螵蛸为较常用中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原名乌贼鱼骨。具有收敛止血、涩经止带、制酸、敛疮的功能。用于吐血衄血、溃疡病、胃酸过多、遗精滑精、崩漏便血、赤白带下,外治损伤出血、疮多脓汁等病症。

    来源 为乌贼科动物曼氏无针乌贼Sepiella maindroni de Roehebrune金乌贼Sepia esculenta Hoyle及白斑乌贼Sepia hercules Pilshry的干燥内壳。

    产地与分布 1.曼氏无针乌贼:分布于浙江、福建沿海。产量大,为药用海螵蛸的主要来源。

    2.金乌贼:分布于辽宁、山东、江苏沿海地区。

    3.白斑乌贼:分布于广东、广西沿海地区。

    鉴别要点 三种海螵蛸的主要特征是:曼氏无针乌贼内壳长椭形,长9~14cm,腹面石灰质松软、白色,横纹呈水波状、后端无骨针;金乌贼内壳较上种略长、横纹面略成菱形,后端有一粗壮骨针;白斑乌贼内壳长大,长可达27cm,背面密被细小白斑,横纹面圆弧形,后端有一粗壮骨针。这样抓住主要特征比较,则易区别。

    名典鉴别 ①《神农本草经》:“乌贼鱼骨味咸微温。主女子漏下、赤白经汁、血闭、阴蚀、肿痛……生池泽。”②梁?《名医别录》:“乌贼鱼生东海池泽。取无时。”③宋?苏颂曰:“近海州郡皆有之。形若革囊,口在腹下,八足聚生于口旁,其背上只有一骨,厚三四分,状如小舟,形轻虚而白。又有两须如带,甚长。腹中血胆正如墨,可以书字。”④明?《本草蒙筌》:“乌贼鱼,出惟近海州郡。骨名海螵蛸,医科切要药。”⑤李时珍曰:“乌铡无鳞有须,黑皮白肉,大者如蒲扇。……背骨名海螵蛸,形似樗蒲子而长,两头尖,色白,脆如通草,重重有纹,以指甲可削为末……”⑥清?《本草从新》:“海螵蛸出东海,亦名墨鱼。”

    快速鉴别 1.曼氏无针乌贼:内壳呈长椭圆形,扁平,边缘薄、中间厚,长9~14cm,宽2.5~3.5cm,最厚部分1.2~1.5cm。背面呈瓷白色略透暗红色,有疣状突起小点,中央有一明显的纵向隆起,四周有半透明的角质缘;腹面石灰质松软、白色,横纹面呈水波状,后端无骨针。质松脆,臭微腥,味微成而涩,入口尝之略带沙性。

    2.金乌贼:内壳长椭圆形而扁平,中间厚,边缘薄,长10~16cm、宽4~7cm,最厚部分0.8~lcm。背面呈白色微带淡黄色,密被坚硬明显的石灰质颗粒状突起,中央有一条纵沟,横纹面略成菱形。后端有一粗壮的骨针。质地、气味同上种。

    3.白斑乌贼:内壳大而厚,长椭圆形而扁平,中间厚、边缘薄,长20~27cm,宽8~13cm,最后部分1.5cm。背面隆起,呈白色或浅黄白色,密被细小石灰质颗粒突起,四周具黄棕色角质缘,腹部前凸后凹,石灰质较软,洁白色,横纹呈正圆弧形,后端有一粗壮骨针,有的已碰掉。气味同上种。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

    登录
    中药基础 中药基础 关注:0 内容:9786

    海螵蛸的功效与作用

  • 查看作者
  • 打赏作者
  • 渡劫
    官方

    中医认为,海螵蛸味咸、涩,性微温,具有收敛止血、涩精止带、制酸敛疮之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巧用海螵蛸可治疗各种胃病。

    1、治胃及十二指肠溃疡:三七粉12克,白及9克,海螵蛸3克。共研为细末,每次3克,温开水送服,每日3次。

    2、治胃痛吐酸:海螵蛸30克,阿胶9克。共炒,再研细末,每次3克,温开水送服,每日3次。

    3、治胃溃疡出血:海螵蛸15克,生地榆9克,木香6克。水煎服,每日1剂。

    4、治胃出血:海螵蛸15克,白及18克。共研细末,每次4~5克,温开水送服,每日3次。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