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脐疗临床 脐疗临床 关注:0 内容:232

    小儿感冒脐疗方

  • 查看作者
  • 打赏作者
  • 渡劫
    官方

    1方(杏苏散)

    【药物】苏叶2.5~4.5克,杏仁3~5克,前胡2.5~4.5克,桔梗1.5克,半夏2.5~3克,陈皮2~3克,枳壳2.5~3克,茯苓3~4克,炙草1.5克,生姜2片,大枣(去核)2枚。

    【制法】除姜、枣外,上药共研细末,均分2包。每次用1包药末,置于碗内,加入白蜜7.5克,葱白连须3茎(打烂,涎泥入药)、生姜1片(打烂,渣汁入药),搅拌成团。另备生萝卜汁1蛊(约10克),合大枣共煎滚汤,冲入药团,调成药饼。

    【用法】敷贴于神阙穴,上盖塑料纸,外以纱布包扎固定,满12小时更换第2包。用于感冒风寒而头痛鼻塞、咳嗽痰多者。

    【出处】《上海中医药杂志》。

    2方(荆防败毒散)

    【药物】荆齐2.5~4.5克,防风2.5~4.5克,羌活2.5~.5克,独活2.5~4.5克,柴胡2.5~4.5克,前胡2.5~4.5克,积壳2.5~4.5克桔梗2.5~4.5克,川芍2.5~3克,获笭2.5~4.5克,甘草1.5克。

    【制法】共研细末。

    【用法】敷神阙穴。用于感冒风寒较重,有恶寒头痛、鼻塞咳嗽、身重节疼等症。

    【出处】《上海中医药杂志》。

    【备注】咳甚可加象贝、白前各2.5~4.5克,杏仁3~6克;舌苔白腻,胃纳不馨,可去甘草,选加厚朴1.5~3克,半夏2.5~3克,陈皮2.5~3克;体虚者,可加党参3~6克。

    3方(桑菊饮)

    【药物】桑叶3~6克,菊花2.5~4.5克,薄荷1.5克,桔梗1.5~4.5克,杏仁3~6克,连翘2.5~3克,甘草1.5克,芦根1支。

    【制法】除芦根外,共研细末,均分两包。每包药末加连须葱白头3茎(打烂,涎泥入药),用芦根煎汁,与白蜜7.5克共同调和成药饼。

    【用法】外敷神阙穴,包扎固定,满12小时更换第2包,同前法趁热调敷。用于风热感冒初起。

    【出处】《上海中医药杂志》。

    4方(银翘散加减)

    【药物】银花4.5~9克,连翘4.5~9克,山栀4.5~5克,黄芩4.5~6克,豆豉4.5~6克,荆芥3~6克,菊花4.5~9克,薄荷1.5~3克,钩藤4.5~9克,生甘草1.5~3克,生姜2片,大枣2枚。

    【制法】共研细末,分成两包。每包药末用1只生鸡蛋清拌入,加少量白蜜、生姜(打烂,渣汁入药),另用芦根1支,合大枣同煎滚汤调和上药成饼。

    【用法】敷神阙穴,包扎固定,满12小时更换第2包。用于时行感冒,恶寒高热,甚则寒战,头痛骨楚殊剧,口渴神疲等症。

    【出处】《上海中医药杂志》。

    【备注】咽部肿痛者,加桔梗1.5~3克,射干、牛劳子各3~6克,马勃2.5~4.5克,板蓝根3~6克。

    5方

    【药物】地龙20条,白糖适量,冰片少许。

    【制法】将地龙与白糖搅烂1小时后,去地龙留黏液,加入冰片,再加入75%乙醇5毫升。

    【用法】外涂肚脐及囟门,每日2~3次,可在当日见效。用于小儿感冒。

    【出处】《陕西中医》。

    6方

    【药物】杏仁、桃仁、白前、前胡各5克,薄荷、牛蒡子、冰片各3克。

    【制法】共研细末,用蜜或白开水调背。

    【用法】每次用3克,纱布包裹,外敷神阙穴,麝香虎骨膏固定,24小时换药1次。用千小儿感冒后咳嗽。

    【出处】高树中。

    7方

    【药物】葱白12克,连翘9克。

    【制法】将上2味药共捣烂如泥。

    【用法】填于患者脐部,每日换药2次,连用数日,以愈为度。用于小儿感冒。

    【出处】《常见病民间传统外治法》。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

    登录

    WordPress后台-外观-小工具 进行配置小工具

    帖子间隔 侧栏位置:
    中药方剂X 中药方剂X 关注:0 内容:562

    小儿感冒茶

  • 查看作者
  • 打赏作者
  • 渡劫
    官方

    小儿感冒茶–《中国药典》

    【处方】广藿香75g,菊花75g,连翘75g,大青叶125g,板蓝根75g,地黄75g,地骨皮75g,白薇75g,薄荷50g,石膏125g。

    【性状】为浅棕色的块状茶剂;味甜、微苦。

    【炮制】以上十味,地黄、白薇、地骨皮、石膏(100g)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3小时,第二次1小时,合并煎液,滤过;菊花、大青叶热浸二次,第一次2小时,第二次1小时,合并浸出液,滤过;广藿香、薄荷、连翘提取挥发油,其水溶液滤过,滤液与以上二液合并,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0~1.35(50℃)的清膏;将石膏25g、板蓝根粉碎成细粉。取清膏1份、蔗糖粉2份、糊精1份,与上述细粉混匀,制成颗粒,干燥,加入挥发油,混匀,压块,即得。

    【功能主治】疏风解表,清热解毒。用于小儿风热感冒,发热重,头胀痛,咳嗽痰黏,咽喉肿痛;流感见上述证候者。

    【用法用量】开水冲服,一岁以内一次6g,一岁至三岁一次6~12g,四岁至七岁一次12~18g,八岁至十二岁一次24g,一日2次。

    【规格】每块重6g

    【贮藏】密闭,防潮。

    【摘录】《中国药典》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

    登录

    WordPress后台-外观-小工具 进行配置小工具

    中药方剂X 中药方剂X 关注:0 内容:562

    小儿感冒颗粒

  • 查看作者
  • 打赏作者
  • 渡劫
    官方

    小儿感冒颗粒–《中国药典》

    【处方】广藿香75g,菊花75g,连翘75g,大青叶125g,板蓝根75g,地黄75g,地骨皮75g,白薇75g,薄荷50g,石膏125g。

    【性状】为浅棕色的颗粒;味甜、微苦。

    【炮制】以上十味,地黄、白薇、地骨皮、石膏(100g)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3小时,第二次1小时,合并煎液,滤过;菊花、大青叶热浸二次,第一次2小时,第二次1小时,合并浸出液,滤过;广藿香、薄荷、连翘提取挥发油,其水溶液滤过,滤液与以上二液合并,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0~1.35(50℃)的清膏;将石膏25g、板蓝根粉碎成细粉。取清膏1份、蔗糖粉2份、糊精1份,与上述细粉混匀,制成颗粒,干燥,加入挥发油,混匀,即得。

    【功能主治】疏风解表,清热解毒。用于小儿风热感冒,发热重,头胀痛,咳嗽痰黏,咽喉肿痛;流感见上述证候者。

    【用法用量】用开水冲服。一岁以内一次6g,一岁至三岁一次6~12g,四岁至七岁一次12~18g,八岁至十二岁一次24g,一日2次。

    【规格】每袋装12g

    【贮藏】密闭,防潮。

    【摘录】《中国药典》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

    登录

    WordPress后台-外观-小工具 进行配置小工具

    中医问诊 中医问诊 关注:0 内容:353

    小儿感冒的问诊

  • 查看作者
  • 打赏作者
  • 渡劫
    官方

    感冒主要是由感受时邪引起的外感性疾病,临床以发热恶寒,鼻塞流涕、喷嚏咳嗽为主要特征。又称“伤风”等。本病的发生多是缘于小儿卫外不固,感受外邪,客于肺卫,卫阳郁遏,肺失宣降。《幼科释谜·感冒》指出:“感冒之原,由卫气虚,元府不闭,腠理常疏,虚邪贼风,卫阳被摅。”由于小儿肺脏娇嫩,脾常不足,神气怯弱,罹患本病时常见夹痰、夹滞等兼证,甚至出现高热惊厥等复杂证候。对小儿感冒的治疗总以解表为基本大法,夹痰者应佐以宣肺化痰,夹滞者须捕以消食导滞,高热惊厥者则应投以清热熄风之品。

    西医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流行性感冒等多属本病范畴。

    (一)问诊要点

    本病以肺系症状为主,凡小儿患病以发热恶寒、喷嚏、鼻塞流涕、咳嗽为主要表现时,可诊断为感冒。临证之时尚应注意询问患儿精神状况,皮肤有无出疹、发斑,耳下腮部有无肿痛等,以与脑炎、小儿发疹性传染病及流行性腮腺炎等疾病的早期阶段相鉴别。

    本病以发热、流涕、咳嗽为主要表现,总属表证实证,但临证有寒热之分。通常热重恶风,咽红咽痛,口干而渴者属热证,而发热恶寒,咽喉不红,口不渴者属寒证。此外因小儿机体柔嫩,兼夹证多,临床亦应加以辨别。其中咳声重浊,喉间痰鸣为夹痰之征;纳呆腹胀,呕吐泄泻为夹滞之象;而惊惕不安,惊厥抽搐则为夹惊之候。

    (二)常证分型问诊

    1.风寒感冒

    问诊:发热轻,恶寒重,鼻塞流涕,咽不痛。伴咳嗽,喷嚏,无汗头痛,口不渴。

    治法:辛温解表,宣肺散寒。表寒轻者、方用蔥鼓汤加味;表寒重者,方用荆防败毒散加减。

    2.风热感冒

    问诊:发热重,恶风,鼻流黄涕,咽喉肿痛。伴头痛有汗,咳嗽痰黄,口渴喜饮,烦躁不宁。

    治法:辛凉解表,清热解毒。方用银翘散加减。若咳嗽明显,方用桑菊饮以宣肺止咳。

    3.暑邪感冒

    问诊:高热无汗,头目昏晕,身重困倦。伴胸闷呕恶,口渴喜饮,或鼻塞流涕。多见于夏季。

    治法:清暑解表。方用新加香薷饮。兼心烦口渴者,加竹叶、黄连;兼腹胀腹泻者,加苍术、白术。

    (三)兼证分型问诊

    1.感冒夹痰

    问诊:发热,鼻塞,流涕,咳嗽较剧,喉中痰鸣,甚则喘促鼻煽。

    治法:散风解表,止咳化痰。偏于风寒者,方用三拗汤加味;偏于风热者,方用桑菊饮加减。

    2.感冒夹滞

    问诊:发热,流涕,咳嗽,纳呆腹胀,呕吐酸腐,大便腥臭,或腹痛泄泻,大便夹不消化残渣。

    治法:解表理气,消食导滞。方用保和丸加减。

    3.感冒夹惊

    问诊:身热较重,面红目赤,烦躁不安,惊惕啼叫,甚至出现惊厥。

    治法:清热解表,镇惊安神。方用银翘散合抱龙丸。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