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中药炮制 中药炮制 关注:0 内容:1409

    天名精的炮制方法

  • 查看作者
  • 打赏作者
  • 渡劫
    官方

    天名精又名麦句姜、天门精、鹿活草、癞头草。载《神农本草经》。系菊科植物大名精Carpesium abrotanoides L.的全草。7~8月采收全草,洗净,鲜用或晒干。

    【炮制方法】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抢水洗净,稍润,切段,干燥。

    【饮片性状】根茎不明显,有多数细长的棕色须根。茎表面黄绿色或黄棕色,有纵条纹,上部多分枝;质较硬,易折断,断面类白色,髓白色、疏松。叶多皱缩或脱落,完整叶片卵状椭圆形或长椭圆形,长10~15cm,宽5~8cm,顶端尖或钝,基部狭成具翅的短柄,边缘有不规则锯齿或全缘,上面有贴生短毛,下面有短柔毛或腺点;质脆易碎。头状花序多数,腋生,花序梗极短;花黄色。气特异,味淡微辛。

    【炮制作用】天名精性味苦、辛,寒。归肝、肺经。具有清热,化痰,解毒,杀虫,破瘀,止血的功能。用于乳蛾,喉痹,急慢惊风,牙痛,疔疮肿毒,痔瘿,皮肤痒疹,毒蛇咬伤,虫积,血瘕,吐血,衄血,血淋,创伤出血等症。如治缠喉风的千两金丸(《百一选方》)。又如《伤寒蕴要》用于治咽喉肿塞,痰涎壅滞,喉肿水不可下者。临床多生用,炮制后可洁净药材,便于调剂和制剂。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

    登录
    帖子间隔 侧栏位置:
    中药种贮 中药种贮 关注:0 内容:3332

    天名精栽培技术

  • 查看作者
  • 打赏作者
  • 渡劫
    官方

    为菊科植物天名精的全草。别名茢甄、豕首、麦句姜、虾蟆蓝、天芜菁、天门精、玉门精、彘颅、蟾蜍兰、觐、地菘、天蔓菁、葵松、鹿活草、杜牛膝、皱面草、皱面地菘草、鹤虱草、母猪芥、蚵蚾草、土牛膝、鸡踝子草、野烟、山烟、野叶子烟、癞格宝草、癞蟖草、挖耳草、癞头草、癞蛤蟆草、臭草。

    生物学特性

    喜温暖湿润气候和阴湿环境、山区、平原等地均可栽培。

    栽培技术

    用种子繁殖。9-10月采集成熟种子,春季3-4月播种,条播,覆土仅盖没种子为度,浇水,保持土壤湿润,约经15-20d出苗。

    田间管理

    苗具4-6片真叶时间苗,按株距15cm定苗,苗高30cm进行松土除草,并延施人粪尿1次,适当增施过磷酸钙。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

    登录
    中药基础 中药基础 关注:0 内容:9786

    天名精的功效与作用

  • 查看作者
  • 打赏作者
  • 渡劫
    官方

    【功能主治】清热;化痰;解毒;杀虫;破瘀;止血。主乳蛾、喉痹、急慢惊风、牙痛、疔疮肿毒、痔瘘、皮肤痒疹;毒蛇咬伤;虫积;血瘕;吐血;衄血;血淋;创伤出血。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或研末,3-6g;或捣汁;或入丸、散。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水熏洗及含漱。

    【各家论述】

    1.《纲目》:天名精,并根苗而言也,地菘言其苗叶也,鹤虱言其子也。具功大抵只是吐痰,止血,杀虫,解毒,故擂汁服之,能止痰疟,漱之止牙疼,挼之敷蛇咬,亦治猪瘟病也。

    2.《本草经疏》:天名精,辛能散结,寒能除热,故主瘀血,血瘕欲死,下血止血。小便不利,由于内热,除热则小便自利也。辛寒能散湿祛热,则小虫自除也。除痹者,去湿之功也。除胸中结热,止烦渴,祛热散结,益阴之功也。逐水者,湿热散,则水自消矣。其主破血,生肌,利小便,杀三虫,除诸毒肿,疔疮痿痔,金疮内射,身痒瘾疹不止者,揩之立已,凉血除热散结之力也。

    3.《本草述》:天名精,似以能除胸中结热为主。盖痰乃热之所聚,毒乃痰热之所壅,风乃痰聚热壅之所化,病此数者,皆病平血,且凝或溢之不一,投此味得其能行能止而胥益也。

    4.《本草正义》:天名精,其性寒凉,能滑利下行,据古籍则破血利水之力极大,《本经》、《别录》所载主治是也。后人则惟用以解毒降火,《唐本草》以下诸书,所载主治是也。今则以治喉风肿塞,甚至腐烂危险之候,取茎叶捣汁灌之。冬令草枯,无从取汁,则于夏秋之间预收茎叶捣汁,澄定,俟其将干凝结之时,作为丸子,阴干密贮,临用以清水化开,灌之亦效,甚者屡进之,探吐稠痰,大可转危为安,微贱药中之极有灵验者。盖消痰解毒,清热降火,开结利窍,合数者之功用,兼而有之,宜其投之辄效。其余诸证之应用此物者,大旨亦不外此十二字之作用矣。

    5.《本经》:主瘀血、血瘕。下血、止血,利小便。

    6.《别录》:除小虫,去痹,除胸中结热,止烦渴,逐水,大吐下。

    7.《药性论》:治疮,止血及鼻衄不止。

    8.《唐本草》:主破血,生肌,止渴,利小便,杀三虫。除诸毒肿疔疮,瘘痔,金疮内射。身痒瘾疹不止者,揩之立己。

    9.《开宝本草》:主金疮,止血,解恶虫蛇螫毒,挼以敷之。

    10.《纲目》:吐痰止疟。治牙痛口紧,喉痹。

    11.《本草备要》:治乳蛾喉痹,砂淋血淋。

    12.《野生植物图说》:嫩叶捣烂治脚癣。

    13.《杭州药植志》:强力杀虫药,可以杀蛔虫及绦虫,并治失力黄疸。

    【摘录】《中华本草》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