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中药炮制 中药炮制 关注:0 内容:1409

    石菖蒲的炮制方法

  • 查看作者
  • 打赏作者
  • 渡劫
    官方

    石菖蒲又名山菖蒲、苦菖蒲、粉葛。载《本草图经》。系天南星科植物石葛蒲Acorus tatarinowii Schott.的干燥根茎。裁后3~4年收获。早春或冬末挖出根茎,剪去叶片和须根,洗净晒干,撞去毛须即成。

    【炮制方法】1.石菖蒲:《雷公炮炙论》:“采得后用铜刀刮上黄黑硬节皮一重了。”《证类本草》:“薄切。”《普济方》:“去芦,刮去皮须,去心。”《得配本草》:“取鲜者洗净去毛。”《得配本草》:“木器捣碎。”现行,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薄片,干燥,筛去灰屑。

    2.鲜石菖蒲:《肘后备急方》:“捣绞取汁。”现行,取新采鲜药,剪去叶片和须根,洗净,切段。用时捣绞取汁。

    3.米泔水制菖蒲:《太平圣惠方》:“米泔浸一宿,锉碎焙干。”《博济方》:“以米泔浸一宿炒。”《本草通玄》:“铜刀刮去粗皮,米泔浸之,饭上蒸之。”现行,取石菖蒲片,加米泔水浸透,取出,置锅内,用文火炒干。

    4.麸炒石菖蒲:《局方》:“微炒,”“焙干。”现行,取麦麸撒于热锅内,待麸皮冒烟时,倒入净石菖蒲片,用中火炒至麸焦药黄,取出,筛去麦麸,放凉。石菖蒲每100kg,用麸皮12.5kg。

    5.姜制石菖蒲:取石菖蒲片加姜汁拌匀,润透,置锅内,用文火炒干。石菖蒲每100kg,用生姜12.5kg。

    6.桑制石菖蒲:《雷公炮炙论》:“采得后用铜刀刮上黄黑硬皮节一重了,用嫩桑枝条相拌蒸、出暴干、去桑条,锉用。”《扁鹊心书》:“桑叶水拌炒。”

    7.酒石菖蒲:《圣济总录》:“米泔浸刮去皮,切,酒炒。”《疮疡经验全书》:“酒浸。”《本草蒙筌》:“酒煎。”现行,取石菖蒲片加黄酒拌匀,闷润置锅内,用文火炒干。石葛蒲每100kg,用黄酒10kg。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

    登录
    帖子间隔 侧栏位置:
    中药种贮 中药种贮 关注:0 内容:3332

    石菖蒲的栽培技术

  • 查看作者
  • 打赏作者
  • 渡劫
    官方

    喜欢生长在山谷溪流的石头上或林中湿地,在沼泽地中十分常见。生长适宜的温度为18-25℃,低于15℃时,植株生长缓慢;10℃以下时植株停止生长。冬季南方可在室外越冬,北方需要进行越冬处理。

    繁殖栽培

    有性繁殖即种子繁殖。大都以无性繁殖为主,即分株繁殖。4月初将池、盆的石菖蒲地下茎连根挖起,去掉泥土及老根、茎后,用快刀切割成块状,即可进行分栽;也可在生长期内进行分栽,将植株连根挖起,去除部分老根、茎,分成若干小株,在切的过程中必须保护好嫩叶及新生根,否则会影响成活率。露地栽培,选择湿地或浅水处,按15cm×15cm的株行距进行丛植,栽培的形状、图案,要与周围的植物搭配协调好,否则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与观赏效果。盆栽时,选择各自需要的大小盆,装入培养土,中间挖穴植入,但生长点(芽)要露出泥土表面,栽植后保持土壤湿润(1-3cm的深水)。生长期应保持湿润,定植到孕穗前需及时除草,并结合除草进行追肥,一般2-3次。初期追施氮肥,抽穗开花前追施磷、钾肥,施肥要施入泥中(泥表面以下5cm左右)。越冬时,地上部分枯枝残叶要清除,并集中烧掉。盆栽每2年要换分栽一次,池栽3年左右分栽一次。

    采收

    秋季采挖,除去茎叶及须根,洗净。或切成10厘米左右的小段,晒干。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

    登录
    中药基础 中药基础 关注:0 内容:9786

    石菖蒲的临床药用功效

  • 查看作者
  • 打赏作者
  • 渡劫
    官方

    石菖蒲又名昌本、菖蒲、剑叶菖蒲、山菖蒲等。性味辛、微温,入心、肝、脾经,具有开窍豁痰、理气活血、散风祛湿的功效。近来在临床上运用十分广泛,现介绍于下:

    1.镇静安神,治失眠症。 石菖蒲对某些中枢神经有抑制作用,能镇静安神、催眠,又有芳香化浊、祛痰湿的作用,对治痰热内扰之不寐症有较好的疗效。对于精神病患者亦有镇静和催眠作用。

    2.醒脾和胃,治湿困脾胃症。本品含有挥发油,气芳香,能促进消化液分泌及抑制胃肠异常发酵,故能醒脾和胃助运化,用治湿困脾胃症。湿困脾胃,健运失司,则胸闷腹胀,全身困重乏力,纳呆口淡,或胸痞呕恶。临床中,常用石菖蒲、郁金、藿香等配伍。如连朴饮治湿热中阻,藿香正气散加石菖蒲治湿困脾胃,香砂六君子汤加石菖蒲、佩兰治脾虚湿阻等,均取石菖蒲和中辟浊之功效。

    3.豁痰开窍,治癫痫症。石菖蒲气味芳香,能化湿浊,有宣窍祛痰湿的作用,适用于痰湿蒙蔽、清阳不升而引起的神志不清、耳聋目昏、精神迟钝等。

    4.芳香辟浊,预防疾病。 石菖蒲气味芳香,能辟秽化浊,有解毒驱邪之功,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预防疾病的常用药。古人有在端午节用鲜石菖蒲、鲜艾叶挂在门窗上的习俗,作为预防瘟疫之用,皆取石菖蒲芳香辟浊、解毒驱邪的功效。

    5.理气活血,治关节疼痛。石菖蒲味辛,能理气活血,祛风宣湿,用治风湿痹阻、关节疼痛,或跌打损伤之瘀肿疼痛症,临床常用鲜石菖蒲、生姜、栀子等捣碎,敷于疼痛局部,有消肿止痛的作用;若将药捣碎后加适量白酒在锅内炒热后再敷于痛处,效果更佳。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

    登录
    中药基础 中药基础 关注:0 内容:9786

    石菖蒲的功效与作用

  • 查看作者
  • 打赏作者
  • 渡劫
    官方

    1.镇静安神,治失眠症。

    石菖蒲对某些中枢神经有抑制作用,能镇静安神、催眠,又有芳香化浊、祛痰湿的作用,对治痰热内扰之不寐症有较好的疗效。对于精神病患者亦有镇静和催眠作用。

    2.理气活血,治关节疼痛。

    石菖蒲味辛,能理气活血,祛风宣湿,用治风湿痹阻、关节疼痛,或跌打损伤之瘀肿疼痛症,临床常用鲜石菖蒲、生姜、栀子等捣碎,敷于疼痛局部,有消肿止痛的作用;若将药捣碎后加适量白酒在锅内炒热后再敷于痛处,效果更佳。

    3.醒脾和胃,治湿困脾胃症。

    本品含有挥发油,气芳香,能促进消化液分泌及抑制胃肠异常发酵,故能醒脾和胃助运化,用治湿困脾胃症。湿困脾胃,健运失司,则胸闷腹胀,全身困重乏力,纳呆口淡,或胸痞呕恶。临床中,常用石菖蒲、郁金、藿香等配伍。

    如连朴饮治湿热中阻,藿香正气散加石菖蒲治湿困脾胃,香砂六君子汤加石菖蒲、佩兰治脾虚湿阻等,均取石菖蒲和中辟浊之功效。

    4.豁痰开窍,治癫痫症。

    石菖蒲气味芳香,能化湿浊,有宣窍祛痰湿的作用,适用于痰湿蒙蔽、清阳不升而引起的神志不清、耳聋目昏、精神迟钝等。

    5.芳香辟浊,预防疾病。

    石菖蒲气味芳香,能辟秽化浊,有解毒驱邪之功,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预防疾病的常用药。古人有在端午节用鲜石菖蒲、鲜艾叶挂在门窗上的习俗,作为预防瘟疫之用,皆取石菖蒲芳香辟浊、解毒驱邪的功效。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