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汤露饮解酒醒酒_男性保健_一起好创
  • 注册
  • 男性保健 男性保健 关注:0 内容:257

    中药汤露饮解酒醒酒

  • 查看作者
  • 打赏作者
  • 渡劫
    官方

    中医认为,酒为湿热之品,其气上腾,宿醉患者因体内素有水饮,又因酒而致宿饮上冲,饮酒后往往出现恶心、口渴、头痛、头晕、无食欲等不适症状,对肝、肾、胃、脾、心脏等人体重要脏器均会造成伤害,严重的可以导致死亡。因此喝酒要预防醉酒可先吃些东西,如含高蛋白的菜类或食品或喝些豆浆等,使这些食物在胃内和酒精结合发生反应,减少对酒精的吸收。吃一些水果对于防治醉酒也有比较好的效果。若在开怀畅饮之后确有不适,也可以试试一些中药解酒方缓解症状。

    葛花解酲汤

    葛花解酲汤为解酒常用主方,载于元代李东垣之《脾胃论》。 取葛花、白豆蔻、砂仁各15克,干姜、神曲、泽泻、白术各6克,猪苓、茯苓、人参、陈皮各4.5克,木香1.5克,青皮1克。共为极细末,每次服9克,用白开水调匀温服或作汤剂水煎服。

    方中葛花味甘、性凉,有醒脾和胃、生津止渴、解酒之功效,可使酒湿之邪从肌表而出。猪苓、茯苓、泽泻淡渗利湿,促使酒湿随小便而出。砂仁、豆蔻、青皮、陈皮、木香、干姜理气温中,疏滞消痞。砂仁、豆蔻皆能芳香醒脾、开胃和中,可止呕吐、助运化,与神曲配伍能消宿食之积,解酒化滞。饮酒多则伤脾,故用人参、白术健脾益气,且人参能增加肝脏的酶活性,使肝脏的解毒能力增强,从而提高机体对化学物质的耐受力。诸药合用,消湿热、温中健脾之功效。无论是一时饮酒过量,还是嗜酒太过损伤脾胃均可应用此方。但需注意,人的体质有阴阳之别,故伤酒之病亦有寒化、热化之分。葛花解酲汤所治是脾胃虚寒、中阳不振、湿从寒化证候。若为阳性体质,湿从热化、湿热内盛,症见面赤烦热、口渴饮冷等,使用本方宜减去干姜、白术、木香等辛燥之品,宜改用黄芩、黄连、栀子等苦寒清热之药。

    清爽露

    取薄荷5克,菊花10克,葛花5克,山楂15克,白茅根15克。水煎服或开水冲泡代茶频饮。

    方中薄荷味辛,性凉,归肝、肺经,可散热疏风、疏肝解郁、解毒。研究发现,薄荷有良好的解热发汗、消炎和保肝利胆功效,能预防宿醉头痛,抵御酒精对肝脏的伤害,可以用来防治酒精肝,还能保护胃黏膜。菊花味辛、甘、苦,性微寒,归肝、肺经,能疏散风热、平肝明目、清热解毒。可用于酒后头痛眩晕、心胸烦热、目赤肿痛等症。葛花味甘、性凉,善解酒毒、醒脾和胃、解渴,主治饮酒过度、头痛头昏、烦渴呕吐、胸膈饱胀等。研究表明,葛花中的活性成分能够激活血液和肝中的乙醇脱氢酶和乙醛脱氢酶的活性,加快血液和肝中乙醇和乙醛的分解,从而降低血液和肝中乙醇和乙醛的含量而解酒。山楂味酸、甘,性微温,归脾、胃、肝经。可消食化积、活血散瘀。白茅根味甘、性寒,归肺、胃、膀胱经,可清热利尿、生津止呕。研究表明,白茅根所含有的钾盐可能与其利尿作用有关。白茅根还具有增强免疫、抗肿瘤、止血、抗菌、抗肝炎、镇痛等作用。诸药合用,共奏清热醒神、和胃止呕、利小便之功效。适用于酒醉呕吐、胸膈胀满、烦热口渴、头晕头痛、小便短赤等。

    枳葛饮

    取枳椇子10克,葛根10克,枸杞子4克,山楂4克,水煎服。

    方中枳椇子味甘、性平,归肺、脾、胃经,有清热除烦、生津、利二便、解酒毒之功效。民间有“千杯不醉枳椇子”的说法,历代医家一直将它作为解酒止渴要药,适用于醉酒或胃热伤津、烦热、呕吐、口渴以及肺虚咳嗽、咽干、二便不利等症。《本草衍义补遗》中记载:“一男子年三十余,因饮酒发热,又兼房劳虚乏,乃服补气血之药,加葛根以解酒毒。微汗出,人反懈怠,热如故。此乃气血虚,不禁葛根之散也。必须鸡距子解其毒,遂煎药中加而服之,乃愈。”研究表明,枳椇子有显著的解酒、保肝、抗肝纤维化及抗衰老、抗疲劳等作用。葛根味苦、辛、性凉,归脾、胃经,有发汗解肌、解表透疹、升阳止泻、除烦止渴等功效,适用于饮酒过度、头晕头痛、烦渴、胸膈饱胀、不思饮食、呕吐酸水等。《食疗本草》曰:“葛根蒸食之,消酒毒。”《千金要方》以鲜葛根捣汁治酒醉不醒者。研究表明,其解酒毒的主要成分为总黄酮类物质。枸杞子滋补肝肾、益精明目。研究表明,枸杞子中所含的枸杞多糖可改善新陈代谢、调节内分泌、加速肝脏解毒和受损肝细胞的修复、抑制胆固醇、血清甘油三酯的功能,并对肝脏因肝脂质过氧化损伤有明显的保护和修复作用。山楂具有降血压、降血脂、降胆固醇的作用,可以减少长期饮酒者患酒精性脂肪肝的危害。山楂还能消食化积、行气散瘀,可用于酒后嗳气吞酸、脘腹胀满、腹痛便溏者。诸药合用,共奏解酒除烦,护肝降脂之功效。适用于酒后燥热烦渴、嗳气吞酸、恶心呕吐、食欲缺乏以及酒精性肝病等。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

    登录
    帖子间隔 侧栏位置:
    隐藏
    变装
    中药煎服 中药煎服 关注:0 内容:149

    中药汤剂冰箱保存不超过7天

  • 查看作者
  • 打赏作者
  • 渡劫
    官方

    目前代煎的中药汤剂最常见的包装是真空密封包装,其次也可用患者自己提供的器皿来盛放。各家医院和药店在密封真空包装袋上提示的药液保存时间不尽相同。曾经有研究,将不同方剂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存放,观察药汁的变质程度。结果发现,温度越高药液变质越快,在气温较高的季节里,室温在25℃以上,一般汤剂保存不超过2天;如果冷藏,则一般可以保存7天。不同方剂在同一条件下变质程度差异也较大,若药液内淀粉、蛋白质、糖类等含量较多,变质更快。

    为了保证药品使用安全,密封真空包装的中药汤剂保存的最佳温度为0℃~5℃,保存时间为7~14天,但最好不要超过7天。一方面是因为汤药煮好后,在拿回家冷藏前常有半天到一天的室温保存,这会加速药汤变质;另一方面,煎煮的药汤里若含有全蝎、蜈蚣等动物类中药或熟地、黄芪等糖分含量较高的中药,也会影响保存时间。若发现药液袋鼓起或药液变味,有气泡等异常现象则属变质,不可服用。

    如果是用自己提供的器皿来盛放的中药汤剂,一般不建议隔夜服用,即使放置在冰箱冷藏室中,也不应超过3天,以免药液变质影响健康。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

    登录
    中药煎服 中药煎服 关注:0 内容:149

    中药汤药服用有讲究

  • 查看作者
  • 打赏作者
  • 渡劫
    官方

    中药汤药的服药时间特别有讲究,掌握正确的服药时间不仅可以最大限度避免药物的不良反应,同时还可增加疗效。中药的服药时间应根据患者病情来决定,如果疾病在胃部以下(如肝病、肾病等),一般应在饭前30~60分钟服用;用于治疗胃以上(如心、肺、胸膈等处)的疾病,最好在饭后15~30分钟服用。在遵循这个基本原则的前提下,还应考虑药物的药性,如清热解毒药、润肠泻下药、补益药宜空腹服;健胃药或对胃肠有刺激的汤药以饭后服为好;驱虫药应隔夜服(睡前服用一次,第二天早晨空腹时再服用一次);泻下药当奏效即止,切勿过剂;安神药应在睡前30分钟至1小时内服用;治疟药应在发作前2小时服用;调经药一般于经前或经期服用。

    中药汤药的服用温度也是有要求的。一般情况下宜温服,就是煎好的中药液在常温下晾至30℃~40℃时服用。但是解表、祛寒和活血通脉的汤药应趁热服下;治疗热性病的清热解毒药和止吐类药,则应待药液冷却后服用。

    中药汤药的剂量大人和孩子有区别。成人一般每次以服用150~200毫升为宜,发热病人服清热解毒药时,药液可稍多些;儿童和危重病人,服药量应少些。

    大多数人都知道,中药汤剂一般是一日一剂,将头煎、二煎药汁混合均匀,早晚分服。欧阳荣提醒,清热解毒药可每日服3~4次;如感冒高烧不退者,可4小时服1次发汗解表药(不分昼夜)。

    有患者为掩盖汤药难以下咽的苦味,在汤药里加糖,这种做法不宜提倡。白糖性凉、红糖性温,如果把白糖加入温热药中,或把红糖加入寒凉药中,会减弱药性。红糖含有较多的铁、钙等元素,可与中药中的蛋白质和鞣质等成分结合,产生沉淀,影响药效。此外,还有些药是利用苦味来刺激消化腺分泌,从而发挥疗效的,如黄连。如果加糖,就会失去这种作用。

    服用汤药期间,饮食方面应注意忌食生、冷、黏腻、辛辣的食物,喝中药前后一小时左右最好不要喝茶、咖啡、牛奶或豆浆。感冒高烧病人,饮食上应清淡,如米粥、藕粉等;慢性腹泻病人,应吃些山药、莲子、薏苡仁等健脾胃的食品,忌服生菜瓜果和生冷食品;浮肿者忌咸食;肝胆疾病者忌油腻;皮肤病患者要忌食海鲜、辛辣等食物;服安神药治失眠时,不要饮茶水、咖啡;服人参、黄芪等补药时,不宜吃山楂、萝卜;糖尿病病人应适当控制主食及甜食;服化痰止咳药物时,要少吃糖和辛辣食物等;妇女月经期忌食生冷食物及酒类。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