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中医食疗 中医食疗 关注:0 内容:480

    高血压病人夏季饮食应清淡

  • 查看作者
  • 打赏作者
  • 渡劫
    官方

    夏天,气温升高,湿度增大,人体出汗多,血液黏稠度高,患有高血压的老年人常会出现情绪烦躁、头昏脑涨、血压波动等症状。因这类因素导致老年心脑血管意外的病例屡见不鲜。加强老年高血压病人夏天保健指导,除要做到生活规律、适当锻炼、合理用药外,还要保持饮食清淡新鲜,使他们能够顺利安全度夏。

    夏季,人的消化道功能减退,食欲下降,水分丢失较多。老年高血压病人饮食既要清淡,又要富有营养。并且,即使口不渴也要多饮水,以防止血液黏稠度升高。俗话说:药补不如食补,高血压病的饮食疗法是中医的传统疗法,早期患者在合理饮食的同时,可选用食疗,用以平衡阴阳、调和气血。

    1.芹菜500克水煎,加白糖适量代茶饮。

    2.山楂30~40克,粳米100克,砂糖10克。先将山楂入沙锅煎取浓汁,去渣,然后加入粳米、砂糖煮粥。每日服2次,可作上、下午加餐用,不宜空腹服,7~10日为一疗程。

    3.新鲜荷叶1张,粳米100克,冰糖少许。将鲜荷叶洗净煎汤,再用荷叶汤同粳米、冰糖煮粥。早晚餐温热食。

    4.绿豆、海带各100克,大米适量。将海带切碎与其他2味同煮成粥。可长期当晚餐食用。

    5.生花生米浸泡醋中,5日后食用,每天早上吃10~15粒,有降压、止血及降低胆固醇作用。

    6.海带20克,草决明10克,加水2碗,煎至1碗,去渣饮汤,每日2次。

    7.胡萝卜汁,每天约需1000毫升,分次饮服。医学研究证明,高血压病人饮胡萝卜汁有明显的降压作用。

    此外,老人根据血糖情况,如无糖尿病可多吃些西瓜、苹果、黄瓜、西红柿、番薯等可以降低血压。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

    登录
    帖子间隔 侧栏位置:
    脐疗临床 脐疗临床 关注:0 内容:232

    高血压病脐疗方

  • 查看作者
  • 打赏作者
  • 渡劫
    官方

    1方(跻压散)

    【药物】胆汁制吴茱萸500克,龙胆草醇提取物6克,硫黄50克,醋制白矶100朱砂50克,环戊甲噻嗪175毫克。

    【制法】混合研极细粉末备用。

    【用法】脐部先用温水洗净擦干,每次用药粉200毫克左右,倒入脐窝内,敷盖棉球,外用胶布固定,每周更换1次,连用4次。

    【疗效】治疗116例,显效34例,有效56例,无效26例,总有效率为77.58%,显效者占29.31%。

    【验案】患者,46岁,医师。头晕、头痛、乏力已3年,查血压160/100毫米汞柱,心电图正常,无甲亢征及肾病史,诊为原发性高血压1期,停服其他降压药物,改用脐压散治疗,5天后测血压降至150/90毫米汞柱,共用药1个月换药4次,血压维持在150~16/90~96毫米汞柱。同时头晕、头痛有所好转。

    【出处】《新中医》。

    2方(脐疗粉)

    【药物】吴茱萸、川芎各等份。

    【制法】混合研为细面,密贮备用。

    【用法】将神阙穴用酒精棉球擦干净,取药粉5~10克纳入脐中,上盖用麝香虎骨膏固定,3天换敷1次,1月为1疗程。

    【疗效】治疗84例(1期3例,II期75例,ⅡI期7例),显效42例,有效36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93%。

    【验案】患者,男,49岁。患II期高血压病3年。自觉额颞及巅顶部胀疼,伴耳鸣、失眠、心悸,测血压183.73/113.5毫米汞柱,治疗1个疗程后,诸症基本消失,平均血压降为142.31/90.57毫米汞柱;又用药半个疗程,症状消失,血压稳定在138.52/85.12毫米汞柱,眼底动、静脉恢复正常,随访半年,血压正常,症状未复。

    【出处】《中国针灸》。

    3方

    【药物】利眠宁2.5毫克,双氢克尿塞5毫克,地巴唑4毫克,利血平0.06毫克,硫酸胍生1毫克,淀粉25毫克。

    【制法】混合研成细面。

    【用法】先将肚脐用温水擦洗干净,取药粉100毫克敷入,盖以软纸片、棉球,按紧,再用普通胶布固定,每周换药1次。

    【疗效】治疗51例,显效33例,有效9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82.35%。

    【出处】《上海中医药杂志》。

    4方(降压通脉袋)

    【药物】天麻、钩藤、珍珠母、菊花、草决明、生地、赤芍、槐花、川芎、地龙、吴茱萸、冰片等。

    【制法】将以上诸药晾干、粉碎(各种药物以不同的比例分别进行超微粉碎、细粉碎和粗粉碎,其中超微粉碎是由济南倍力粉技术工程有限公司给予加工)、混匀。

    【用法】以30克药粉装入直径15厘米的圆形布袋内,展平(中间略厚)并缝纫固定即为一个药贴,制好后装入密闭容器,保持干燥,备用。取两个药贴分别装入两个圆形布袋内,并用宽松紧带分别固定于神阙穴(肚脐)和命门穴(第二腰椎棘突下),昼夜不取。12~15天换1次药贴。

    【出处】《中国中医药科技》。

    5方(降压苦芝贴)

    【药物】安脑丸(主要成份为苦瓜、灵芝等)。

    【制法】甘肃省中医药研究院将其研制的中成药“安脑丸”加溶剂及透皮剂制成糊状。

    【用法】取1丸之1/10量敷于神阙穴,上覆胶布,3~5日换药1次,5日为1个疗程,1个疗程观察结果。

    【出处】《甘肃中医》。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

    登录

    WordPress后台-外观-小工具 进行配置小工具

    百病拔罐 百病拔罐 关注:0 内容:117

    高血压病的拔罐疗法[图]

  • 查看作者
  • 打赏作者
  • 渡劫
    官方

    高血压病,是以体循环动脉血压增高为主要临床特征,并伴有血管、心、脑、肾等器官病理性改变的全身性疾病。成年人收缩压在140mmHg以上,并(或)伴有舒张压在90mmHg以上,排除继发性高血压,并伴有头痛、头晕、耳鸣、健忘、失眠、心跳加快等症状,即可确诊为高血压病。现代医学认为,高血压病与年龄、职业、环境、肥胖、高血脂、嗜酒、吸烟有关。一般分为肝火偏旺、痰浊上扰及肾虚火旺3型。

    一、肝火偏旺

    (一)症状

    头痛眩晕,面红目赤,口干口苦,急躁易怒,便秘尿黄,舌红苔黄。

    (二)治法

    1.方法一

    (1)选穴 大椎、曲池、足三里、阳陵泉。

    (2)定位 大椎:在背部正中线上,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见图2-5-2)。

    曲池:在肘横纹外侧端,屈肘时当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仰掌屈肘成45,肘关节桡侧,肘横纹头为取穴部位,见图2-4-1)。

    足三里: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1横指(中指)(站位,用同侧手张开虎口围住髌骨上外缘,余4指向下,中指尖处为取穴部位,见图2-1-11)。

    阳陵泉:在小腿外侧,当腓骨头前下方凹陷处(坐位,屈膝成90,膝关节外下方,腓骨小头前缘与下缘交叉处的凹陷处,为取穴部位,见图2-6-1)。

    高血压病的拔罐疗法[图]

    图 2-6-1 阳陵泉

    (3)拔罐方法 采用刺络拔罐法,用梅花针在上述各穴轻叩刺,以具体皮肤发红或微出血为度,再拔罐,留罐1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

    2.方法二

    (1)选穴 肝俞、行间、太冲、侠溪。

    (2)定位 肝俞:在背部,当第9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由平双肩胛骨下角之椎骨(第7胸椎),往下推2个椎骨,即第9胸椎棘突下缘,旁开约2横指(食、中指)处为取穴部位,见图2-6-2]。

    行间:在足背侧,当第1、第2趾间,趾蹼缘的后方赤白肉际处(见图2-6-3)。

    高血压病的拔罐疗法[图] 高血压病的拔罐疗法[图]

    图 2-6-2 肝俞 图 2-6-3 行间、太冲、侠溪

    太冲:在足背侧,当第1跖骨间隙的后方凹陷处[由第1、第2趾间缝纹向足背上推,至其两骨联合缘凹陷中 (约缝纹头上2横指)处,为取穴部位,见图2-6-3]。

    侠溪:在足背外侧,当第4、第5趾间,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见图2-6-3)。

    (3)拔罐方法 采用刺络拔罐法,用梅花针在上述各穴轻叩刺,以具体皮肤发红或微出血为度,再拔罐,留罐1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

    二、痰浊上扰

    (一)症状

    看东西时感觉物体在旋转,头重如被布裹住一样,胸闷、恶心,呕吐清水痰涎,脘腹不适,胃口差,精神疲倦。

    (二)治法

    (1)选穴 中脘、内关、足三里、丰隆。

    (2)定位 中脘: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仰卧位,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中与胸剑联合部(心窝上边)的中点为取穴部位,见图2-4-4]。

    内关:在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肌腱之间(见图2-4-5)。

    &nb

    | 1 2 > >> >>|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

    登录

    WordPress后台-外观-小工具 进行配置小工具

    百病推拿 百病推拿 关注:0 内容:221

    高血压病的推拿疗法

  • 查看作者
  • 打赏作者
  • 渡劫
    官方

    【概述】

    高血压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又称“原发性高血压病”,是以体循环动脉血压增高为主的临床综合征,晚期可导致心、肾、脑等器官的病变。

    高血压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原发性高血压一般称为高血压病,病因尚未十分明确,约占高血压中的90%;继发性高血压是某种疾病的一种症状,如泌尿系疾病、心血管疾病、内分泌疾病、颅内疾病等,约占临床高血压病的10%。

    祖国医学认为,本病与肝肾两脏有关,其发病原因可由于精神因素和内伤虚损等因素引起,临床分肝阳上亢、痰浊中阻、淤血内阻、气血亏虚、肾精不足型。肝阳上亢型见眩晕头痛,面红目赤,急躁易怒,口干口苦等;痰浊中阻型见头晕目眩,头重如蒙,口中黏腻,恶心呕吐,痰涎壅盛,纳呆乏力、脘腹痞闷等;淤血内阻型见头痛剧烈,刺痛如裂,眩晕欲仆,肌肤甲错,面色晦黯等:气血亏虚型见头晕,头部空虚,头重脚轻,疲倦乏力,心悸,面色无华等;肾精不足型见头痛如空,眩晕耳鸣,腰膝酸软等。

    按摩施以不同手法,或平肝潜阳,或化痰降逆,或活血通络,或益气补血升阳,或益肾填精、滋阴潜阳,达到降压目的。

    【按摩疗法】

    1.肝阳上亢

    (1)取坐位,家人用拇指指腹端从太阳穴沿头侧面推揉至风池穴,重复进行5遍;再用拇指端点按风池穴30下;最后拿肩井穴2分钟。

    (2)取仰卧位,家人用拇指端点按曲池、内关、太冲穴各30下。

    (3)取俯卧位,家人用小鱼际沿足太阳膀胱经走向,从肩颈部推至足部,反复进行5遍;再用拇指端点按心俞、肝俞、腰阳关、肾俞、委中、阳陵泉、承山穴各30下;最后用双手同时提拿背部肌肉及下肢腓肠肌3分钟。

    2.痰浊中阻

    (1)取坐位,家人用禅推法从印堂推至太阳穴,重复进行5遍;再用拇指指腹端按揉百会、风池穴各1分钟;最后用手指捏拿肩井穴1分钟。

    (2)取仰卧位,家人用中指端点按天突、膻中穴各30下;再用掌揉法顺时针揉腹,重点在中脘、神阙、关元穴;最后用禅推法推足三里、丰隆穴各1分钟。

    (3)取俯卧位,家人用掌根自上而下揉背部督脉3遍;再用拇指指腹端按揉风府、大椎、肝俞穴各1分钟;最后用双手捏拿背部肌肉3分钟。

    3.淤血内阻

    (1)取坐位,家人立其背部,双手托住其颈部及下颌,双肘抵住其双肩,用力向上提拔牵引,并左右慢慢旋转,每次持续1分钟,重复进行3遍,以颈部舒适、头晕、头痛减轻为度。

    (2)取仰卧位,家人用拇指指腹端按揉内关、曲池、太阳、印堂、血海、阳陵泉、三阴交穴各1分钟。

    (3)取俯卧位,家人用禅推法推大椎、膈俞、膏肓、肝俞穴各1分钟;再用双手指捏拿下肢腓肠肌3分钟。

    4.气血亏虚

    (1)取坐位,家人用拇指指腹端从印堂向外推至太阳穴,向上推至头维穴,重复进行5遍;再用拇指指腹端按揉百会、风池穴各1分钟。

    (2)取仰卧位,家人用掌摩法顺时针摩中脘、关元穴各60次;再用拇指指腹端按揉内关、曲池、合谷、足三里、三阴交穴各1分钟。

    (3)取俯卧位,家人用禅推法推背部脾俞、胃俞、心俞穴各1分钟。

    5.肾精亏虚

    (1)取坐位,家人用拇指指腹端按揉百会、太阳、头维、攒竹、印堂穴各1分钟;再用拇指指腹端自印堂推至太阳穴,重复进行5遍。

    (2)取仰卧位,家人用掌摩法摩

    |


    1
    2
    >
    >>
    >>|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

    登录

    WordPress后台-外观-小工具 进行配置小工具

    百病推拿 百病推拿 关注:0 内容:221

    高血压病按摩疗法

  • 查看作者
  • 打赏作者
  • 渡劫
    官方

    原发性高血压即高血压病,是指以血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疾病,约占高血压患者的95%。患者多在40~50岁发病,早期患者可无症状,可能在体检时发现。少数有头痛、头晕眼花、心悸及肢体麻木等症状。晚期高血压可在上述症状加重的基础上引起心、脑、肾等器官的病变及相应症状,以致发生动脉硬化、脑血管意外、肾脏病,并易伴发冠心病;临床上只有排除继发型高血压后,才可诊断为高血压病。

    继发性高血压是指在某些疾病中并发产生血压升高,仅仅是这些疾病的症状之一,故又称症状性高血压,约占所有高血压患者的1%~5%:对于青年人或体质虚弱的高血压患者,或高血压伴有明显的泌尿系统症状,或在妊娠后期、产后、更年期的高血压或伴有全身性疾病的高血压,均应考虑继发型高血压。如果引起高血压症状的原发病症能够治好,高血压就可以消失。

    高血压病患者除服用降压药外,如配以穴位按摩会起到很好的疗效。

    头部按摩

    高血压病按摩疗法

    有效穴位 百会、天柱、人迎、天鼎、桥弓等,及降压点、神门、心、肾上腺、皮质下等耳穴。

    按摩手法 ①按压百会穴50次,力度适中,以胀痛为宜。②按揉颈部的天柱、人迎、天鼎各50~100次,力度以酸痛为宜。③用拇指指腹面向下直推桥弓,先左后右,各10~20次。④用双手示指和拇指指端罗纹面着力,相对掐揉或捏揉两耳图中穴位;或分别按压耳穴3分钟,频率为每分钟75次,力度以柔和为主。

    手部按摩

    高血压病按摩疗法

    有效穴位 关冲、少冲、劳宫、合谷、大陵、神门、太渊等穴。

    按摩手法 点揉或按揉劳宫、合谷、神门、少冲、关冲、太渊等穴各50~100次,力度适中。

    手部有效反射区 肾、肾上腺、肝、大脑、颈椎、胸腺淋巴结、内耳迷路、血压区等。

    按摩手法 ①在肾上腺、肾、心、大脑反射区上按揉50~100次。②在内耳迷路反射区由内向外推压50~100次,力度适中。③在血压区、颈椎反射区刮压50~100次。

    足部按摩

    高血压病按摩疗法

    有效穴位 涌泉、太溪、照海、太白等穴位。

    按摩手法 ①用力点揉涌泉穴50~100次, 力稍重, 以酸痛为宜。②单指按揉太溪、照海、太白30~50次, 力度适中。

    足部有效反射区 肾、肝、肾上腺、大脑、垂体、颈项、腹腔神经丛、心、血压点等。

    按摩手法 ①单指扣拳,在肾上腺、肾、心、大脑反射区上按揉50~100次。②在血压点、垂体反射区上点按50次,力度以酸痛为宜。③双指扣拳,在腹腔神经丛反射区处刮压50~100次。

    躯干部按摩

    高血压病按摩疗法

    有效穴位 背部的心俞、脾俞、命门、肾俞、气海俞、关元俞,胸腹部的膻中、中脘、神阙、天枢、气海、关元穴等(图4)。

    按摩手法 ①按揉背部的心俞、脾俞、命门、肾俞、气海俞、关元俞各50~100次。②按压胸腹部的膻中、中脘、天枢、神阙、气海、关元穴各50~100次。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

    登录

    WordPress后台-外观-小工具 进行配置小工具

    钩针 钩针 关注:0 内容:55

    高血压病钩针疗法

  • 查看作者
  • 打赏作者
  • 渡劫
    官方

    高血压病指以体循环收缩压和(或)舒张压待续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伴或不伴有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综合征。

    部位辨证取穴:风阳上亢者取风池、太溪、内关等穴;肝肾阴虚者取足三里、气海、关元等穴。处方配穴:百会、合谷、太冲、三阴交等穴。

    操作规程:常规消毒后,钩针行快速进针法进针,风阳上亢者行泻法,肝肾阴虚者行平补平泻法。对阳亢尤甚血压过高者,可加取耳后降压沟、十二井穴钩针刺血3~5滴,刺百会。必要时可配合:①耳针疗法,选取肾上腺、皮质下、降压沟、心、交感及耳尖,每次取4~6穴,用胶布固定锨针;用毫针刺同上穴,每穴捻1分钟,留针30分钟,隔日治疗1次;②贴敷法,即取中药吴茱萸(胆汁拌制)10g、龙胆草60g、土硫黄20g、朱砂15g、明矶30g,将上药研末,加入适量小蓟根汁,调成糊状,取药10~15g,分别贴敷于神阙、涌泉穴上,覆盖纱布块,胶布固定,每2日换药1次,l个月为1个疗程。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

    登录

    WordPress后台-外观-小工具 进行配置小工具

    梅花针 梅花针 关注:0 内容:79

    高血压病梅花针疗法

  • 查看作者
  • 打赏作者
  • 渡劫
    官方

    高血压病是一种常见病,属于中医”眩晕”、“头痛”的范畴。本病的主要原因是由于长久反复的精神过度紧张与疲劳,或强烈的情绪刺激,引起高级神经中枢功能障碍,从而产生血管系统神经调节的紊乱。其动脉压持续地超过18.7/12.OkPa(140/90mmHg)。常见症状有头昏,头痛,心悸,胸闷,失眠,烦躁和疲劳等。中医认为其发病多由七情失调,虚损,饮食不节等所致。本病与肝、心、肾关系甚为密切,临床治疗应标本兼顾。

    多因肝肾阴虚,或肾虚、阴虚阳亢,或精神受刺激,大脑紧张,肝阳上亢所致。原发性高血压,是由于“阳亢”(或因虚因实)而导致人体大脑皮质功能紊乱而引起的。

    高血压病梅花针疗法一

    叩剌部位:脊柱两侧、上腹部、左侧前后肋间区、并结合患者主诉症状的病变局部,重点刺激第l~5胸椎及其两侧与检查有异常发现的部位。

    操作规程:先叩刺脊柱两侧3行各2遍,再重点刺激第1~5胸椎及其两侧5行各5遍与异常发现部位,然后对上腹部、前后肋间区(左侧)和病变部位做局部刺激。采用轻刺法或正刺法。

    操作间隔:每日叩打l次,10次为1个疗程。

    主治:高血压病(程爵棠经验)。

    配合治疗:临证还可配合敷脐疗法。方用吴茱萸30克,川芎30克,白芷30克。上药研细分,备用。每次取药末10~15克填入患者脐孔内,外以纱布包扎固定,每日换药1次。适用于原发性高血压病。

    高血压病梅花针疗法二

    叩剌部位:肝俞(双侧)、筋缩。

    操作规程:患者俯卧位,定位后常规消毒,用梅花针以中等强度叩打出血,叩打面积应略小千火罐口,然后用闪火法将火罐吸附于穴位上,吸拔出2~3毫升血液,留雒5~10分钟即可。

    操作间隔:1次,如有反复,仍按上法治疗。

    主治:高血压病。

    血压病梅花针疗法三

    叩刺部位:颈部前后、骶部、耳甲、外耳道及耳后之乳突部、头顶部。

    操作规程:先轻刺忳部,休息数分钟后,再中等度(正刺)刺激颈后部,在休息后,重刺颈前部,中剌耳甲、耳后乳突部,再轻刺头顶部。采用轻刺法、正刺法或重刺法。

    操作间隔:每日叩打1次。

    主治:高血压病。

    高血压病梅花针疗法四

    叩剌部位:风池、风府、四神聪、合谷、太溪。肝阳上扰型配太阳、外关、行间、肝俞、太溪;气血亏虚型配足三里、三阴交、脾俞、膈俞、气海;肾精不足型配关元、肾俞、肝俞、太溪、悬钟;痰浊中阻型配中脘、丰隆、阴陵泉、脾俞。

    操作规程:对上述所选穴位施以轻、中度叩刺为宜。采用轻刺法或正刺法。

    操作间隔:2~3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主治:原发性高血压。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

    登录

    WordPress后台-外观-小工具 进行配置小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