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脐疗临床 脐疗临床 关注:0 内容:232

    腹胀脐疗方

  • 查看作者
  • 打赏作者
  • 渡劫
    官方

    1方(厚枳散)

    【药物】厚朴、枳壳各1克。

    【制法】研为细末(或用姜汁、黄酒调)。

    【用法】敷跻,每周换药1次。用于各种腹胀。

    【出处】《辽宁中医杂志》。

    【备注】肝胃不和者加香附0.5克;脾胃虚寒者加用生姜汁调膏;寒邪腹胀加用生姜汁、葱汁调膏;郁证腹胀加柴胡0.5克;痰饮腹胀加香附、半夏、获笭各0.5克,生姜汁调膏。

    2方

    【药物】公丁香、肉桂、苍术各适量。

    【制法】研细粉。

    【用法】贴跻。用于胃肠及肝胆慢性疾病所致的腹胀、腹痛、纳差、大便异常等症。

    【出处】《浙江中医杂志》。

    3方

    【药物】鲜艾叶、鲜竹沥嫩叶各50克,茶油10克,盐少许。

    【制法】前2味药捣碎,加入后2味药炒热。

    【用法】敷跻。用千中毒性消化不良腹胀和腹腔手术后腹胀。

    【疗效】治疗中毒性消化不良腹胀20例,腹腔手术腹胀5例,均获满意疗效。

    【出处】《广西中医药》。

    4方(苍桂散)

    【药物】苍耳子50克,肉桂25克,丁香10克,木香15克,细辛50克,吴萸25克,白芥子30克,罂粟壳20克。

    【制法】共研为细末。

    【用法】取药粉适量,酒或水调成膏,纱布包裹,敷神阙穴,外盖铝纸、纱布,胶布固定,2天换药1次。

    【疗效】此方对胃肠功能紊乱所致的虚寒性腹胀、溏泄、便秘,疗效满意。一般在贴药后3—5天可愈。

    【出处】《中医外治法集要》。

    5方

    【药物】冰片0.2克。

    【制法】研为细末。

    【用法】纳入神阙穴,胶布固定,并用松节油(或热水袋)热敷,或艾卷灸15~30分钟,每日换药1次。

    【疗效】治疗9例因肺炎合并心衰、应激性溃疡病、肠炎合并重度脱水、病毒性脑炎合并脑水肿等病并发重症腹胀,均在6~12小时内缓解。一般用药1~2次即可。

    【出处】《湖南医药杂志》。

    6方

    【药物】芒硝10~20克,小茼香1.5~3克。

    【制法】共研为细末,过筛,纱布包裹。

    【用法】敷神阙穴,胶布固定。待大便通畅,腹胀即减或消失。

    【出处】《中医外治法集要》。

    【备注】对新生儿腹胀亦有效果。有的不用小茼香,用胡椒。

    7方(健脾调胃膏)

    【药物】桔梗、神曲、莲子、青皮、山药、木香各等份。

    【制法】烘干,研为细末,过筛。

    【用法】敷神阙穴,并敷中院穴。外盖铝纸、纱布,胶布固定。1日1次,10次为l疗程。

    【出处】《中医外治法集要》。

    8方

    【药物】木香顺气丸。

    【制法】每次取药5粒(30克),研末,加食醋调成糊状。

    【用法】先行酒精跻部常规消毒,后将药糊敷千跻部,外敷10厘米x10厘米的消毒棉垫,再用塑料薄膜覆盖于上,最后用胶布四周固定,使形成密闭状态。2~3天1次,3次为1疗程。

    【出处】《中国中医药科技》。

    9方

    【药物】麝香1克,芒硝30克。

    【制法】混匀分为10等份,用小塑料袋封包。

    【用法】取一包药粉置于患者脐部,外用4厘米x4厘米医用橡皮膏覆盖,注意四周要贴紧皮肤,每日1次。

    【疗效】I级腹胀18例,15例有效,3例无效,有效率为83.3%;11级腹胀15例,13例有效,2例无效,有效率为86.70%;Ⅲ级腹胀5例,3例有效,2例无效,有效率为600%;总有效率为81.6%。

    【出处】《中医外治杂志》。

    10方

    【药物】熟附子、肉桂、白术、大腹皮、莱菔子、木香、陈皮、桔梗等。

    【制法】研末备用。

    【用法】每次取9克,以姜汁调至稀糊状,取6厘米x6厘米纱布平铺于脐部,将药糊均匀敷于纱布上,以TDP灯照射脐部,调节TDP灯与脐之间的距离,以不灼伤皮肤为宜,每次45分钟,1天1次,1周为1疗程。

    【出处】《中医外治杂志》。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

    登录

    WordPress后台-外观-小工具 进行配置小工具

    帖子间隔 侧栏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