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中药炮制 中药炮制 关注:0 内容:1409

    白蔹的炮制方法

  • 查看作者
  • 打赏作者
  • 渡劫
    官方

    白蔹又名白敛、见肿消、白水罐。载《神农本草经》。系葡萄科植物白Ampelopsis japonica(Thunb.)Makino的干燥块根。春、秋二季采挖,除去泥沙及细根,切成纵瓣或斜片,晒干。

    【炮制方法】1.白蔹 《本草经集注》:“破片,以竹穿之,日干。”《外科理例》:“研为细末。”《本草蒙筌》:“采待中秋时,黑皮洗净。”“破片以竹穿日曝。”现行,取原药材.洗净,润透,切厚片,晒干。

    2.炒白蔹 《疮疡经验全书》:“炒。”《圣济总录》:“炮。”现行,取白蔹片,置锅内,用文火加热,炒至微黄色,取出,放凉。

    【饮片性状】白蔹呈不规则的厚片,表面类白色,周边棕红色或棕褐色,质坚,粉性。无臭.味苦。炒白蔹形同白蔹片,色泽加深。偶有焦斑。

    【炮制作用】白蔹性味苦,微寒。归心,胃经。具有清热解毒,消痈散结功能。用于痈疽发背,疔疮,瘰疠、水火烫伤。如治痈毒的金黄散(《证治准绳》);治瘰疬的白蔹散(《仁斋直指方》)。炒白蔹降低苦寒之性,药效缓和。

    【炮制研究】白蔹炮制始载于宋代《圣济总录》,其方法为“炮”。至明代又增加净制去皮,研末,切制等方法。目前,多为净制切片生用。白蔹“诸疮不敛,俱可为末敷之,能生肌止痛”(《本草正义》)。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

    登录
    帖子间隔 侧栏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