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罐技术的学术源流_拔罐基础_一起好创
  • 注册
  • 拔罐基础 拔罐基础 关注:0 内容:103

    拔罐技术的学术源流

  • 查看作者
  • 打赏作者
  • 渡劫
    官方

    一、拔罐的定义

    拔罐疗法是以罐等为工其,利用燃烧、加热、抽吸等方法排除罐内空气以产生负压,使其吸附于腧穴或应拔部位的体表,产生刺激,造成充血或瘀血,以达到调整机体功能,恢复生理状态,祛除疾病的一种外治法。具有温经散寒、行气活血、止痛消肿、拔毒排脓等功效。

    二、拔罐技术的历史沿革

    拔罐疗法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和实践中逐渐总结和发展起来的,古称“角法”、这是因为远古时代人们是应用牲畜的知(如牛角、羊角等)磨成有孔的筒状,刺破痈肿后以角吸除脓血的。成书于存秋战国时期的《五十二病方》就已经有了关于角法治病的记述:“牡痔居窍旁,大者如枣,小片如核者,方以小角角之,如孰(熟)二斗米顷,而张角”。其中“以小角角之”,即指用小兽角吸拔。晋代医家葛洪《肘后备急方》中存以制成罐状的曽角拔脓血治疗疮疡脓肿的记载。唐代王焘《外台秘要》进一步阐述了角法的应用:“取三指大青竹筒,长寸半,一头留节,无节头削令薄似剑,煮此筒数沸,及热出筒,笼墨点处按之,良久,以刀弹破所角处,又煮简子重角之,当出黄白赤水,次有脓出,……数数如此角之,令恶物出尽,乃即除,当目明身轻也”。北宋《苏沈良方》记载了用火力排气法拔竹罐治疗久嗽的方法,表明宋代拔罐法的适应证已扩大到内科疾病,由于采用竹筒为罐具,又称“筒术”、“拔筒术”。

    清代医家赵学敏在《本草纲目拾遗》中,对用火力排气法拔陶瓷罐的出处、形状、适应病证、操作方法及使用优点等均作了详细介绍,如“火罐,江右及闽中皆存之,系窑户烧售。小如人大指,腹大网头微狭,使促口以受火气。凡患一切风寒,皆用此罐。以小纸烧见焰,投入罐中,即将罐合于患处。或头痛则合在太阳、脑户或巅顶;腹痛合在脐上。罐得火气合于肉,即牢不可脱,须待其自落。患者但觉一股暖气从毛孔透入,少倾火力尽则自落。肉上起红晕,罐中有气水出。风寒尽出,不必服药。治风寒头痛及眩晕、风痹、腹痛等。”清代呈谦在《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决》中记载了拔罐配合中药、针刺治疗痈疽阴证的方法及对预后的预测,并附有煮竹罐的中药处方及具体操作方法。

    近百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拔罐疗法在广大人民尤其是医务工作者的挖掘、整理、验证、总结和提高下,得到了飞速发展。如在用具方而,已由古代的兽角、竹筒、陶罐,发展力金属罐,玻璃罐、抽气罐、挤压罐,乃至电拔罐、经穴电动拔罐治疗仪等现代装置;在操作方面,已由燃火排气、煮水排气,发展为抽气筒排气、挤压排气及电动抽气等等(以燃火排气吸拔的称“火罐”、以水煮排气吸拔的称“水罐”、以抽气法排气的称“抽气罐”);在操作方式方面,已由单纯地拔罐,发展为走罐(推罐)、闪罐、按摩拔罐及至配合电针、红外线及各种现代化理疗设备等;在临床应用方面,也由单纯地吸拔脓血,发展为治疗包括内、外、妇、儿、骨伤、皮肤、五官等科的上百种疾病,成为临床治疗中常用的一种方法。还有人将拔罐疗法与现代实验室检查法结合起来,用于某些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此外,像现代理疗中的局部负压疗法及气压疗法,也是古代角法的发展和演变。

    拔罐疗法不仅在我国城乡深受群众欢迎,而且在印度、法国、日本、希腊、俄罗斯等国家也得到广泛应用。俄罗斯称拔罐疗法为“瘀血疗法”、法国称为“杯术”,日本称为“真空净血法”。非洲大陆至今还有不少民间医生在沿用兽角拔罐法。

    拔罐疗法入门容易,具有操作简便、易于掌握、器具经济、疗效迅速、使用安全、无副作用等优点,可广泛地运用于内、外、妇,儿、骨伤、皮肤、五官等科疾病的治疗,为广大医务工作者及民间所习用。因此它是一种值得推广和加以研究提高的传统医疗方法。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

    登录

    WordPress后台-外观-小工具 进行配置小工具

    帖子间隔 侧栏位置:
    隐藏
    变装
    拔罐基础 拔罐基础 关注:0 内容:103

    拔罐技术的中医理论原理

  • 查看作者
  • 打赏作者
  • 渡劫
    官方

    (1)平衡阴阳

    中医学认为,人体的生理活动,都可以用阴阳来概括说明。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是阴阳两个方面保持着对立统一的协调关系,处于动态平衡的结果。如果由于某种内在的或外在的因素使得人体内的这种平衡遭到破坏,就会使机体发生疾病。由此可见机体本身的阴阳失调是疾病产生的根本原因。因此,调理阴阳,恢复其在机体内的扣对平衡,就成为治疗的关键。

    拔罐疗法调整阴阳的作用,一方面是通过经络腧穴的配伍作用,另一方面是通过与其他疗法的配合应来实现的;例如拔关元穴可温阳祛寒,拔大椎穴可清泄阳热;也如拔火罐可以散寒,刺络拔罐可以清热。诸如此类,拔罐通过对机体的良性刺激,再依靠人体自控调节系统的传达与调节,从而起到调节阴阳,使机体偏盛、偏衰的阴阳得以纠正,恢复平衡,恢复健康。

    (2)扶正祛邪

    中医学认为,疾病的过程是邪气作用于机体的损害与正气抗损害之间的矛盾斗争过程。正气对邪气具有抗御、免疫、修复、调节等作用,邪气对机体具存感染侵袭、损伤形质、障碍机能等各种致病作用,如外感六淫邪气、内伤痰饮、瘀血及外伤跌仆损伤等。如病邪被及时抗御消除,“阴平阳秘”的生理状态得以保持,则不发病,这即是“正能胜邪”。反之,病邪不能及时消除,机体的平衡协调状态遭到破坏,即“邪胜正负”,则发病。正邪双方强弱消长的变化,关系着疾病的进退,如果正气增长,邪气衰减,正能胜邪而病愈;若邪气增长,正气衰退,正不胜邪而病情发展恶化。随着邪正双方的变化,疾病表现出两种不同的病机和证候。在临床治疗疾病时,应按照“实则泻之,虚则补之”的治疗原则进行,祛除邪气,扶其正气,或根据病情攻补兼施,或先补后攻。而拔罐疗法作用之一,就是祛除机体内的各种邪气,使邪去正安,同时还有扶助正气的作用。例如:带状疱疹可在水疱及疼痛局部(阿是穴)拔罐,使病邪除,气血得以正常运行,病灶部位的经络得以濡润而使病痛得愈。临床实践证明,刺络拔罐法祛邪作用最佳。

    (3)疏通经络,宣通气血

    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是运行全身气血,联络脏腑形体官窍,沟通上下内外,感应传导信息的通路系统,是人体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气血是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通过经络,血脉对人体起到濡养、推动、温照的作用,当出现经络的运行不畅或气血的偏衰、偏盛时,人体就会发生疾病。可见经络气血失调是疾病产生的一个重要致病因素。拔罐疗法根据经络与相关脏腑在生理、病理上相互影响的原理,通过对腧穴的吸拔作用,在脏腑、经络气血凝滞或脉络空虚时,引导经络之气往来输布,鼓动经脉气血,濡养脏腑、组织,鼓舞正气,加强机体祛除病邪能力,从而使疾病得以祛除。

    (4)活血散瘀,消肿止痛

    拔罐疗法通过对腧穴局部的负压吸附作用,使体表组织产生充血、瘀血等变化,改善血夜循环,使经络气血通畅,则瘀血化散。对局部组织来说,可以消肿止痛。

    (5)除湿逐寒,托毒排脓,缓解症状

    由于拔罐疗法的负圧吸附作用,不仅可以吸出肌肉、血脉中的风寒湿气,达到祛风散寒除湿的作用,更可使毒气郁结、恶瘀滞之症,毒血吸出,瘀阻消散,托毒排脓,改善症状。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

    登录

    WordPress后台-外观-小工具 进行配置小工具

    拔罐基础 拔罐基础 关注:0 内容:103

    拔罐技术的现代医学原理

  • 查看作者
  • 打赏作者
  • 渡劫
    官方

    国内外学者通过大的临床观察,并借助现代科学技术手段,深入研究后,认为拔罐疗法的治疗原理,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机械作用

    拔罐疗法是一种刺激疗法,在拔罐时,由于罐内形成负压,具有相应的吸引力,从而使局部组织高度充血,红细胞破裂,表面瘀血,大量的血红蛋白释出,出现自身溶血现象,随即产生一种类组胺的物质,随体液周流全身,刺激各个器官,增强其功能活动,提高机体的抵抗力。

    (2)温热作用

    拔罐疗法对局部皮肤有温热刺激作用,尤以火罐、水罐、药罐最明显。温热刺激能使局部血管扩张,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强新陈代谢,使机体内的废物、毒素加速排除,改变局部组织的营养状态,增强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强白细胞及网状内皮细胞的吞噬能力,从而促使疾病好转。

    (3)调节作用

    此项作用是建立在前两种作基础上的。首先是对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即由于拔罐的机械刺激,局部出现自身溶血现象,随即释放组胺和5-羟色胺等物质,通过神经-内分泌调节,引起局部和全身的应激反应,加强局部血流流动,改善全身血液循环。其次是调节局部循环,提高新陈代谢。拔罐疗法可调整微循环功能,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强,从而调节新陈代谢,改变局部组织营养,而且还能使淋巴循环加强,淋巴细胞的吞噬能力活跃,增强机体抵抗力,从而达到消除疾病,恢复身体各部的正常功能。另外,在拔罐疗法中有限度放血是一种良性刺激,其可以反射性调节使血管运动恢复正常,促进病变组织修复,最终能够提高机体免疫力,治疗疾病,保健强身。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

    登录

    WordPress后台-外观-小工具 进行配置小工具

    拔罐基础 拔罐基础 关注:0 内容:103

    拔罐技术的术前准备

  • 查看作者
  • 打赏作者
  • 渡劫
    官方

    一、心理准备

    在治疗过程中,除了仔细询问病史、详细检查及耐心治疗外,术者的态度也起着重要作用。如果态度不严肃,精神不集中,让患者感到厌烦,不能坚持治疗,影响疗程。有的医师对患者态度不好,不耐心解释,在语言上,给患者一种不良刺激,引起患者反感,对治疗效果也有一定影响,故术者要细心耐心、详细解释、态度和蔼、精神集中,争取患者的合作,才能达到治好疾病的目的。

    为了取得患者的积极配合,作治疗前,应向患者进行必要的解释,包括刺激的疼痛、病程,疗程、疾病的预后等,尤其对初诊患者,更加必要,以免患者产生恐惧心理,或不愿意接受本疗法的治疗,或不能连续治疗而影响效果。

    二、物品准备

    拔火罐时需要准备治疗盘、火罐数个、95%酒精棉球、血管钳1把、打火机;走罐时需要准科凡士林油膏等润滑剂;使用药罐时需要准备药物等;使用针罐时需要准备针灸用具等。此外,还应当准备治疗皮肤损伤、晕罐等意外情况的药品和器械。

    三、体位选择

    病人的体位正确与否,关系着拔罐的效果。正确的体位使病人感到舒适肌肉能够放松,施术部位充分暴露。体位的选择原则,一是尽量采取病人自然舒适,又能持久的体位;二是便于操怍。现将临床常用的体位介绍如下。

    (1)卧位

    应用范围广泛,常用的有仰卧位、俯卧位和侧卧位。对于初诊、年老体弱、小儿和有过敏者、小儿或瘫痪患者均采用卧位。

    1)仰卧位:患者自然平卧于床上,双上肢平放于身体两侧或放于腹部。取头面部、前胸、前肋间、腹部、上肢掌侧、下肢前侧及手足部位的穴位时均可以采用此体位。

    2)俯卧位:患者俯卧于床上,颌下垫一薄垫.两臂抱于薄垫上或平放于身体两侧,这是常用的体位。取头颈、肩背、腰骶部及下肢后侧诸穴时可采用此体位。

    3)侧卧位:令患者侧卧于治疗床上,同侧下肢呈屈曲状,对侧的腿自然伸直,双上肢屈曲放于身体的前侧,适合于周身除接触床的各个部位。

    (2)坐位

    1)俯伏坐位:患者坐于一方凳上,头部俯伏于前方桌子上。适用于后颈部、肩部、背部、腰部、骶部、臂部、髂嵴部、后肋间、后头部等。

    2)正坐位:患者直身起坐,适用于头项部、背部、上肢及膝部。

    四、清洁吸拔部位

    在选好的治疗部位上先用-毛巾浸温水洗净患部,再以干纱布擦干,为防止发生烫伤,一般不用酒精或碘酒消毒,不过要待皮肤干燥后再行拔罐(水煮法、抽气法、蒸气法不在此限)。如因治疗需要,必须在有毛发的地方或毛发附近拔罐时,为防止引火烧伤皮肤造成感染,应行剃毛。

    若应拔部位凸凹不平或有多头痈、溃疡等,宜采用面垫法;若患部因疮疡而干硬者,宜预先消毒湿毛巾浸软,可以避免拔罐时疼痛,而且能吸拔得深入、彻底。如果因治疗需要,必须在有毛发的地方或毛发附近拔罐时,应预先剃除毛发,然后在应该拔部位涂适量的凡士林或采用面垫;如患者不愿剃或不能剃时,也可试用热肥皂水将毛发、皮肤洗净后涂适量的凡士林或热面垫拔罐。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

    登录

    WordPress后台-外观-小工具 进行配置小工具

    拔罐基础 拔罐基础 关注:0 内容:103

    拔罐技术的适应证

  • 查看作者
  • 打赏作者
  • 渡劫
    官方

    本技术治疗疾病的范围相当广泛,凡内科、儿科、妇科、伤外科、皮肤科和五官科等各科诸多疾病均可治疗,而且见效快、疗效高。对各科140多种常见多发病和部分疑难病,都有较好的疗效。

    (1)内科、儿科病证

    头痛,偏头痛,腹痛,胃脘痛,急性腹泻,急性细菌性痢疾,便秘,呃逆,恶心,呕吐,神经麻痹,痉挛,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消化不良,结肠易激症候群,阳痿,早泄,遗精,感冒,中暑,高血压病,冠心病,阵发性心动过速,甲状腺功能亢进,风湿性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神经衰弱,咳嗽,支气管哮喘,尿频,小儿麻痹后遗症,遗尿等。

    (2)神经、精神疾病

    单纯性晕厥,神经衰弱,面神经炎,面肌痉挛,坐骨神经痛,脑血管意外后遗症,多发性神经炎,助间神经痛等。

    (3)外科、妇产科病证

    急性扭挫伤,腰痛,肩关节周围炎,颈椎病,落枕,肌肉扭伤,骨折迟缓愈合,淋巴结炎,淋巴结核,腱鞘炎,急性单纯阑尾炎,单纯性胆囊炎,手术后腹胀,手术后及产后尿潴留,急性乳腺炎,月经不调,带下病,痛经,绝经前后诸证,功能性子宫出血等。

    (4)五官科、皮肤科及其他

    鼻炎,耳鸣,听力减退,神经性耳聋,牙痛,近视,屈光不正,麦粒肿,视神经萎缩,急性扁桃体炎,脱发,神经性皮炎,丹毒,多汗症,皮肤痛痒症,单纯性肥胖症,脂昉瘤以及许多老年疾病等。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

    登录

    WordPress后台-外观-小工具 进行配置小工具

    拔罐基础 拔罐基础 关注:0 内容:103

    拔罐技术的优势

  • 查看作者
  • 打赏作者
  • 渡劫
    官方

    (1)易被接受

    由于刮痧、针灸等刺激使病人痛楚难忍,且又费时,而拔罐技术既可减轻病人疼痛,又可节省时间,容易被患者所接受。

    (2)简便易学

    拔罐治病是刺激人体一定的体表部位、穴位或经脉循行路线而达到治病的目的。拔罐部位广泛,即使取穴,也不像针刺取穴那么难,只要掌握拔罐技术的基本知识,注意消毒和手法运用,十分简便易学,适合基层单位普及应用和城乡家庭使用或治疗,民间许多非医务人员也能掌握和使用本疗法治病,而且效果很好。

    (3)制备简单

    拔罐疗法不需要有复杂高端的医疗器械和现代医学的检查诊断设备,所用罐具构造简单,一般选用口小肚大,罐口平滑的玻璃瓶或陶瓷罐即可。

    (4)适应广泛

    拔罐对内、外、妇、儿,皮肤、五官各科不少病证均有显着疗效,它不仅能治疗消化、呼吸、神经、运动、心血管、泌尿等系统的病症,而且能治疗神经衰弱、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功能性疾病,还能治疗某些器质性病变,以及病毒、细菌感染件疾病。对急性腹泻、神经性疼痛、急性扭伤、落枕、头痛等疗效更为明显。

    (5)效果显着

    拔罐技术,不管是用于急性疾病,还是慢性疾病,也不管是内科或外科病证,都有较好的疗效。凡临床用之,有时常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一般只需要治疗几次,病就好了,即使慢性久治不愈的病人,只要耐心坚持治疗,亦多获奇效。所以本疗法的治疗效果是不可低估的,而且见效快、疗效高。

    (6)强身健体

    拔罐疗法不仅可以治疗疾病,也是一种健身防病的方法,健康人长期施用,或病愈后进行调理,可以保持皮肤健康,增强体质,精力充沛,身心舒畅,产生抗病和防御能力,起到无病能防、有病能治的效果,从而达到祛病延年益寿的目的。在进行健身防病时,应着重调现脾胃,促精护肾。临诊时选取健脾补肾有关部位或穴位进行调理,因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是人体运化吸收营养精微物质的重要器官,食物是供给身体养的来源,如果饮食不节,饥饱失常,就会引起肠胃功能紊乱和损伤,致使食物不能及时被消化吸收,机体得不到营养而发病;另外肾为光天之本,藏精气,它既是生殖孕育功能的源泉,又是人体生长发育的甚础,肾气之衰亡,是人体哀老的根本原因。在正常情况下,坚持拔罐治疗,还能改善皮肤的营养,使苍白松弛干燥的皮肤,变得红润而富有弹性,起到延缓衰老和美容之作用。

    (7)方便及时

    由于本技术简便易行,疗效显着,不仅很多疗部门使用,而且可作家庭互疗或自疗之用,如此既可节省治病时间,又可及早把病治好,即使就诊,也即到即用,由于本疗法方便及寸,正符合中医“治未病”的学术思想。正因为如此,所以广大人民既乐意接受本疗法治疗,也喜用本疗法自疗或互疗,本疗法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欢迎。

    (8)经济实惠

    本技术的最大特点,就是不花钱或少花钱也能治好病。一般疾病,仅用本疗法治疗即可,尤其对一些慢性病,如高血压病、关节炎、支气管哮喘、神经衰弱等病,在特殊情况下,即使有的需配合某些药物治疗,也多是常用中草药,有的可以自行采集,或为厨房用品,取材甚便,所以大大减转了患者的经济负担,而且节省药品,如仅按单用拔罐治疗的慢性疾病计算一下,一年能为国家节省很多药品。在药物缺乏的地特别是边远农村山区,更适用本技术。

    (9)安全可靠

    本技术比针灸疗法更加安全,它没有弯针、折针、滞针等顾虑。拔罐因其构造简单,成本低廉,操作时又不需要复杂的辅助工具,所以能在很大程度上减轻患者的负担。而且拔罐技术只刺激皮肤,不深入体内,治疗时一般不会有危险发生,即使初学者毛法不熟练,只要手法不过重一般不会有安全事故发生。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

    登录

    WordPress后台-外观-小工具 进行配置小工具

    拔罐基础 拔罐基础 关注:0 内容:103

    拔罐技术的反应及处理

  • 查看作者
  • 打赏作者
  • 渡劫
    官方

    一、正常反应

    不论采用休种方法将罐吸附于施治部位由于罐内的负压吸拔作用,局部的组织可隆起于罐口平面以上,病人觉得局部有牵拉发胀感,或感到发热、发紧、凉气外出、温暖、舒适等,这都是正常现象。起罐后,或应用闪罐、走罐后治疗部位出现潮红(或紫红)皮疹点等,均属拔罐疗法的罐后治疗效应,待1至数天后,可自行恢复,不需做任何处理。

    拔罐后的印迹说明患病的程度。罐印紫黑而黯,是有血瘀和受寒的标志。如走罐出现大面积黑紫印迹时,提示外感风寒。如印迹数日不退,常表示病程已久,需要多治疗一段时间。罐印呈散在紫癜,深浅不一,为气滞血瘀之证。罐印淡紫发青伴斑块,提示气虚血瘀。罐印鲜红,提示阴虚火旺。吸拔后,没有罐印或虽有但起罐后立即消失,恢复常色者,提示病邪尚轻。但肥胖和贫血的病人,也常常没有吸拔印迹。被吸拔的部位在5分钟内,出现明显的吸拔体征,说明该部位就是有病的部位。在背部大面积走罐后,如有红色小点集中于某穴位附近,提示该穴位所在肮脏异常。

    拔罐后如果患者感到拔罐区异常紧而痛,或有烧感受,则应立即拿掉火罐,并检杳皮肤有无烫伤,患煮是否过度紧张,术者手法是否有误,或罐子吸力是否过大等,根据具有情况予以处理。如此处不宜再行拔罐,可另选其他部位。针后拔罐或刺络(刺血)拔罐时,如罐内有大量出血(超过治疗要求的出血量),应立即起罐,并用消毒棉球按住出血点。

    二、异常反应

    (1)晕罐

    1)症状:头晕目眩,面色苍白,恶心欲吐,呼吸急促,心慌心悸,四肢发凉,伴有冷汗,脉沉细、血压下降;严重者,口唇、指甲青紫,神志昏迷,仆倒在地,二便失禁,脉微细欲绝。

    2)原因:空腹或过度疲劳、剧吐、大汗之后;心情过于紧张;体质虚弱;手法过重,刺激量大,时间过长,皆可晕罐。

    3)处理:应立即将罐取下,使患者平卧,喝些热开水,稍重者可针刺十宣,人中,或指压人,中,常可恢复常态。继续平卧休息15分钟后,才能离开治疗室。

    4)预防:术菩者应注意观察和询问,若大饥大渴,应令进食,稍休息后再做治疗;神情紧张者应做解释,消除顾虑,不可勉强,手法宜轻;初次拔罐者拔罐时间宜短,负压力量宜小,手法宜轻,同时宜选择卧位,随时注意观察患者的反应,一旦发现患者出现不适,应立即处理,防患于未然。

    (2)血肿

    1)症状:针罐出针拔罐后,刺血部位皮下出血引起肿痛,继而皮肤出现青紫色等现象。

    2)原因:刺血时损伤小血管或皮肉受损,特别是针尖弯曲带钩更易发生;针口封闭,血液流出不畅,部分瘀血积蓄或拔罐时间过长。

    3)预防:行针前,检查针具是否带钩:在施术时血赞处应避免使用重刺激手法叩刺,施术后如出血较多应用消毒棉球压迫止血。

    4)处理:少量的皮下出血或部小块青紫,一般不作处理,可自行消退。若局部肿胀疼痛较剧,青紫面积较大,叮嘱患者24~48小时内先作冷敷,48小时后热敷,以促进局部血肿消散吸收。

    (3)水疱

    1)症状:拔罐以后,罐印部位常出现水疱。

    2)原因:常因拔罐时间过长、吸拔力过大所致。但发生水泡并不完全是坏事,有的时候临床上还故意来发疱疗法,能提高疗效。

    3)预防:拔罐时吸拔力不宜过大,时间不宜过长,最好用玻璃罐拔罐,便于随时观察有无水疱的出现。

    4)处理:常规碘酊或酒精消毒后,用一次性注射器在水疱的边缘刺入,将水抽出来,然后涂以紫药水即可。如果合并感染,可服用抗生素。

    (4)烫伤

    1)症状:轻则皮肤发红,重则皮肤起疱灼痛。

    2)原因:拔火罐时罐口受热,或不慎将酒精滴在皮肤上。

    3)预防:拔火罐时避免罐口受热;其次医生操作手法要熟练,避免发生酒精散落。

    4)处理:水疱的处理同前所述。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

    登录

    WordPress后台-外观-小工具 进行配置小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