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药物贴敷 药物贴敷 关注:0 内容:83

    中成药外敷治疗痛风发作

  • 查看作者
  • 打赏作者
  • 渡劫
    官方

    中医认为痛风是风湿热毒阻于经络关节,气血运行不畅所致。痛风急性发作时,若能配合一些中成药外敷,可提高疗效,缩短病程。下面介绍两种中成药的外敷方法,可起到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功效。

    季德胜蛇药片:

    取此药5~10片(视疼痛部位大小),将其捣成碎末,用少许白醋调成糊状,涂于纱布,外敷于关节肿痛处,再用胶布固定纱布,每天用药3次,每次至少保留1小时,连续用药3天。季德胜蛇药片由七叶一枝花、地锦草、蟾蜍皮、蜈蚣等药物制成,配合具有散瘀、止血、解毒的白醋,可共凑清热解毒、调畅气血、凉血消肿、通络止痛之效。

    青鹏膏+新癀片:

    先将青鹏膏均匀涂于纱布上,厚度为0.5~1厘米,再将新癀片2~4片(视痛患部位大小)碾为细末状,均匀撒于青鹏膏上,外敷于患处,予以绷带固定,24小时更换1次。

    新癀片的成分为肿节风、三七、人工牛黄、猪胆粉、珍珠层粉、水牛角等。青鹏膏由棘豆、亚大黄、余甘子、人工麝香等组成。两者联用,止痛消肿起效快。

    需要提醒的是,应用上述方法时,应注意外敷部位皮肤有无瘙痒、皮疹等过敏反应,如出现这些情况应及时停药就医。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

    登录
    帖子间隔 侧栏位置:
    中药制剂 中药制剂 关注:0 内容:56

    中成药剂型分类

  • 查看作者
  • 打赏作者
  • 渡劫
    官方

    中成药的剂型即中成药的形态,与中成药的制法和服法密切相关。制备中成药时,根据所用中药材的性质、所含成分、用药目的、临床需要和给药途径等,选择适宜的剂型,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中成药的临床疗效,减少其毒副作用。

    几千年来,历代前贤在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在中药剂型的创制和应用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剂型种类繁多,传统的剂型有丸、散、膏、丹、酒、茶、锭等,特点各异。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中成药剂型的研究也不断取得进展,除对传统剂型进行整理和提高,出现了浓缩丸、胶囊剂、微丸、口服液等剂型外,新的剂型不断出现,现代剂型如:片剂、注射剂、颗粒剂、滴丸等等。

    现将中成药的常见、常用剂型简要介绍如下:

    1.丸剂

    丸剂是药材细粉或药材提取物加适宜粘合剂或辅料,制成的球形或类球形的固体制剂,是中成药最古老的剂型之一。根据粘合剂的不同丸剂又分为蜜丸、水蜜丸、水丸、糊丸、浓缩丸、微丸等类型。

    (1)蜜丸:药材细粉以蜂蜜为粘合剂制成,是中医临床应用最广泛的一种。丸重在0.5克以上(含0.5克)称为大蜜丸,丸重在0.5克以下为小蜜丸。蜂蜜富于营养,并有润肺止咳、润肠通便的功能,同时还有质地柔润、吸收缓慢、作用缓和的特点。滋补类药物、小儿用药、贵重及含易挥发性成分的药物常制成蜜丸。多用于治疗慢性病和虚弱性疾病,如六味地黄丸、人参鹿茸丸等。

    (2)水蜜丸:药材细粉以水和蜂蜜按适当比例混匀为粘合剂制成。水蜜丸的特点与蜜丸相似,作用缓慢、持久,但因用蜜较蜜丸少,故含水量低、易保存和服用。多用于补益类药物,如补中益气丸等。

    (3)水丸:药材细粉以水或醋、药汁、黄酒等为粘合剂制成。因特殊需要,水丸还可包衣。泛制水丸体积小,表面致密光滑,便于吞服,不易吸潮。

    (4)浓缩丸:全部药材或部分药材的煎液或提取液,与适宜的辅料或药物细粉加适宜的粘合剂制成。根据粘合剂的不同,又分为浓缩蜜丸、浓缩水丸、浓缩水蜜丸。浓缩丸体积小,药物有效成分含量高,易于服用,在体内溶化吸收比较缓慢。浓缩丸适用于慢性疾病等多种疾病。

    (5)糊丸:药材细粉以米糊或面糊为粘合剂制成。糊丸质地坚硬,在体内崩解慢,内服既可延长药效,又能减少某些毒性成分的释放或减缓刺激性成分对胃肠的刺激。刺激性较大或有毒药物宜制成糊丸。

    (6)蜡丸:药材细粉以蜂蜡为粘合剂制成。蜡丸是中成药的长效剂型之一,溶化极其缓慢,可延长药效,防止药物中毒或对胃起强烈的刺激作用。处方中含较多的剧毒或强刺激性药物,或要求在肠道吸收的中成药,都可制成蜡丸。为中成药传统剂型,品种已不常见。

    (7)微丸:药材细粉以水或酒泛丸,或以百草霜为衣,采用现代技术制成。微丸直径小于2.5毫米,体积小,应用剂量小,服用方便,吸收平稳。微丸适宜于刺激性药物,贵重或细料药材多制备成微丸。

    丸者缓也:丸剂在服用后需要一定时间才能溶化散开,逐渐被人体吸收,因此丸剂产生疗效较慢,药效也较持久,可以减少部分药材的不良气味,是目前中成药最常用的剂型。但丸剂尚存在一定的缺点,服用剂量大,而且不便服用,尤其儿童服用更加困难;此外丸剂目前有效成分的质量标准还难以确定。

    2.散剂

    散剂是一种或多种药材混合制成的粉末状制剂,分内服散剂和外用散剂,是我国古代剂型之一。散剂治疗范围广,服用后分散快,奏效迅速,且具有制作方便、携带方便、节省药材等优点。有效成分不溶或

    |


    1
    2
    3
    >
    >>
    >>|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

    登录
    中药煎服 中药煎服 关注:0 内容:149

    中成药各年龄段用药剂量指导

  • 查看作者
  • 打赏作者
  • 渡劫
    官方

    中药的常用剂量是指18岁至60岁的成人用药量,而在这个年龄范围以外的老人及儿童的用药剂量均有减少,其折算方法如下:

    年龄 剂量 (分数)

    ——————————————

    初生至1个月 成人剂量的 1/14

    1个月至6个月 成人剂量的 1/7

    6个月至1岁 成人剂量的 1/5

    1岁至2岁 成人剂量的 1/4

    2岁至4岁 成人剂量的 1/3

    4岁至6岁 成人剂量的 2/5

    6岁至9岁 成人剂量的 1/2

    9岁至14岁 成人剂量的 2/3

    14岁至18岁 成人剂量的 2/3至全量

    18岁至60岁 成人剂量

    60岁以上 成人剂量的 3/4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

    登录
    中药煎服 中药煎服 关注:0 内容:149

    中成药的使用方法

  • 查看作者
  • 打赏作者
  • 渡劫
    官方

    中成药的使用方法包含许多方面的内容,对疗效也有直接的影响,使用得当,可以达到预期的治疗目的,反之不但会减弱药物的疗效,有时还会造成不良的后果。

    中成药的使用方法多为内服、外用、注射等。

    1.内服

    直接服用:合剂、露剂、酒剂、口服液、糖浆等液体制剂一般可直接服用。

    送服:片剂、丸剂、胶囊剂、散剂等固体剂型一般均需送服,包括开水送服和药引送服两种。

    冲服:颗粒剂、煎膏剂、胶剂等一般用沸水冲开溶化后服用。另外茶剂用沸水浸泡取汁服用。

    调服:散剂用乳汁或糖水调成糊状服用,多用于小儿及吞咽困难者;滴剂加入乳汁或糖水中服用也属于调服方法。

    研服:将丸剂、片剂加水调成糊状服用,适用于儿童和吞咽困难者。对胃有刺激类药物、肠溶片不可用研服法服用。

    含化:口含片等可含于口中缓缓溶解,使药物慢慢吸收进入血液或直达患病部位,多用于咽喉病。

    2.外用

    调敷患处:外用散剂、锭剂等可用清洁水、酒、醋、香油、蛋清等调成或研成糊状,敷于患处。

    涂抹患处:水剂、油膏剂可均匀地涂抹于患处。

    贴敷:止痛膏、膏药等可贴于皮肤患处。

    点敷:口腔溃疡等用药可将药粉蘸至消毒棉签上点药到患处。

    滴入:眼膏、滴眼剂、滴耳剂等适用。

    坐药:适用于栓剂,将栓剂塞人肛门或阴道的用药方法。

    3.注射

    注射给药分肌内注射、静脉注射、穴位注射等几种,静脉注射又有静推和点滴两种方法。注射用药不宜在家庭医疗中使用。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

    登录
    中药煎服 中药煎服 关注:0 内容:149

    中成药如何送服?

  • 查看作者
  • 打赏作者
  • 渡劫
    官方

    生病吃药时,少不了要用流体来送服。中医认为,用什么送服药物很重要。

    黄酒 中医认为,黄酒本身就是味中药,药性温热,有通经、活血、散寒的作用,用黄酒送服治疗跌打损伤、气滞血瘀、腰腿疼痛的中成药,如云南白药、跌打丸等,有利于药效的发挥。

    米汤 米汤具有保护胃气的作用,服用养肠胃、健脾、利膈等中成药,可用米汤送服。

    盐水 食盐能引药入肾,服用治疗肾亏、肾虚等的中成药,如六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左归丸、右归丸等,宜用淡盐水送服。

    姜汤 干姜具有散寒、温胃的效用,把干姜熬成水来送服用于治疗风寒感冒、兼有脾胃虚寒的中成药,如藿香正气片,能锦上添花。

    现实生活中,很多人怕麻烦,服中成药习惯直接用白水服药。其实白水送服中成药也是颇有讲究的。中医认为热水具有助阳气、行经络的功能,而凉水则具有降火气的作用。而且疾病从中医看也有寒热之分,那么服药最好顺着病因来服药,这就是中医的正治法,即对燥热之证(如发热、上火),采用清热之剂,若同时又用凉开水送服,则可增加清热药的效力。相反,若为虚寒之证(如风寒感冒),应服辛温发表散寒之剂,此时就应用温热的水送服了。但是,根据水温服药也别矫枉过正,应先分清个人的体质,对于咽喉肿痛、上火发热的人,应该服用清热败火的药,如双黄连片,尽管喝凉开水能解热,但如果本身脾胃虚寒,反而会造成胃肠不适,影响药效。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

    登录
    中药种贮 中药种贮 关注:0 内容:3332

    中成药的夏季保养

  • 查看作者
  • 打赏作者
  • 渡劫
    官方

    蜜丸:最易生虫,包装封口要严。一般应贮藏于阴凉干燥处,以免受潮。在夏季温度较高的时期,还应间断通风保持干燥,以防受潮发霉。

    水泛丸: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而生霉虫蛀。在夏季,要放到阴凉、干燥、通风处,防止受潮发霉,包装应严密。

     

    蜡丸:多为带香料贵重药物配制而成,应放置阴凉干燥处。不宜受潮,也不宜受热,以免走失药效。为防止碰碎,一般可单层平摆。避免重压、重摔,防止蜡皮破裂。

    散剂:均为细粉,与空气接触面积大易吸潮变成坨块,如遇高温时也容易结块,在夏季宜放置阴凉干燥处。

    膏滋:多掺有蜜或糖,最易吸湿发霉,宜存放在阴凉干燥处。

    外用膏药类:室温过高时易渗油,日久油质挥散,膏质会变脆而减低粘性。因此,夏季应存放避光、避热的阴凉处,以防走失香气和失去粘性而降低药效。曲剂:如建曲、沉香曲、午时茶等最易受潮发霉。在夏季高温期间,应放入石灰缸内盖严,大量的可放于干燥处,并要经常检查,以防发霉虫蛀。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

    登录
    中药基础 中药基础 关注:0 内容:9786

    中成药发展史

  • 查看作者
  • 打赏作者
  • 渡劫
    官方

    中成药的应用在我国已有悠久历史。1973年在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中发现的公元前3世纪的《五十二病方》,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一部方书,书中现存医方为283首,其中收载了丸、散等古老的成药剂型。成书于战国时期的《黄帝内经》是现存最早的中医经典著作,书中不仅提出了“君、臣、佐、使”的概念,而且还记载了13首方剂,其中有9种是成药,包括了丸、散、膏、丹、药酒等剂型,说明中成药的应用已经比较普遍。

    东汉末年,著名医家张仲景编撰《伤寒杂病论》,收载成药60余种,所用剂型有丸剂、散剂、酒剂、洗剂、浴剂、熏剂、滴耳剂、灌鼻剂、软膏剂、肛门栓剂、阴道栓剂等10余种,说明中成药的发展已初具规模。

    唐代孙思邈集唐以前医方5300首,撰写成《备急千金要方》。王焘著《外台秘要》载方6000余首。两部书中都收载了治疗内、外、妇、儿、五官等科疾病的大量成药,其中紫雪丹、磁朱丸、乞力伽丸(即苏合香丸)等,至今仍是常用的中成药。

    宋代著名的方书《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由国家刊行的成药典,也是世界最早的国家药典。

    继宋之后,金、元四大医家的兴起,明、清温病学派的创立,都对方剂学和中成药的发展做出了较大的贡献。明代朱棣著《普济方》载方61139首,为群方书之冠,是研究中成药的宝贵资料。明、清时期我国已经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私人开办的药店也很兴盛,使中成药得以广泛使用和发展。

    1949年以后,中成药也得到了应有的重视。全国各地都建立了中药成药的科研、生产、经营的专业机构,对其发掘、整理和提高,取得了可喜的成果。目前中成药的国家标准约7000种。中成药开发了千余种新品种、剂型。改革中不断应用新工艺、新辅料、新技术,中成药的质量控制和检测方法、中成药的药理和成分分析研究等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在生产方面中药制药工业体系已基本形成。中成药在国际上也享有很高的声誉,备受各国朋友的欢迎,是中医药走向世界的主要物质基础。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

    登录
    中药基础 中药基础 关注:0 内容:9786

    中成药知柏地黄丸的功效与作用

  • 查看作者
  • 打赏作者
  • 渡劫
    官方

    知柏地黄丸的功效

    主要有抗菌,抗炎,镇静,降血糖,降血压等作用。

    1、抗菌

    黄柏、丹皮、知母、熟地、山茱萸、茯苓均有不同程度的抗菌作用。黄柏、丹皮抗菌作用强、抗菌谱广,对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双球菌等致病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茯苓、泽泻对结核杆菌有抑制作用。

    2、抗炎

    丹皮、熟地黄有抗炎作用。二者均能抑制实验性动物脚肿胀,丹皮还能抑制实验性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增高。

    3、镇静

    茯苓、丹皮、知母有显着镇静作用。前者均能减少小鼠自发活动,对抗咖啡因的兴奋中枢作用,并增强巴比妥类的中枢抑制作用。

    4、降血糖

    小鼠灌服知柏地黄丸2.5g/k及5.0g/kg,能降低正常小鼠及四氧嘧啶诱导糖尿病小鼠的血糖,并能减少小鼠的每日饮水量。茯苓、泽泻、山茱]萸均有明显的降血糖作用。茯苓对血糖有先升后降作用,泽泻用药后3-4小时,血糖降低至最低点。

    5、降血压

    黄柏、泽泻、丹皮、山茱萸都有降低血压的作用。泽泻通过轻度松弛主动脉平滑肌,抑制心肌收缩力产生轻度降压作用。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