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中药种贮 中药种贮 关注:0 内容:3332

    蛹虫草高产栽培技术

  • 查看作者
  • 打赏作者
  • 渡劫
    官方

    蛹虫草是虫草结合的药用菌,是我国一种名贵的中药材,具有卓越的医疗和滋补功效,营养成分极为丰富,并含有虫草酸、虫草素、虫草多糖和超氧化物歧化酶等特殊物质,除对多种疾病具有显著疗效外,还有优良的滋补作用,并有抗菌、抗毒、抗癌、抗疲劳、抗衰老等特殊功效,已越来越受到国内外研究者的重视和消费者的青睐。 蛹虫草生理独特,生态复杂,因而产量稀少,价格昂贵,普通人难以问津。

    一、菌种分离培养

    1、育种 长期采用无性繁殖及多次转管的蛹虫草菌种,其母本基因容易变异,表现为出草畸形,产质量下降。因此,在生产中应定期对蛹虫草菌种进行一次有性繁殖。具体做法是,选取高产、优质、早熟的蛹虫草子实体,用0.1%升汞溶液,或75%的酒精进行表面消毒后,用无菌水清洗表面药液,置于盛有综合培养基容器上方悬空,在21℃-23℃下静置培养,待培养基表面出现星芒状虫草菌落时,在接种箱内挑取单个或多个菌落置试管斜面培养基培养。待蛹虫草菌丝布满斜面后再提纯。获得的孢子母种须经出草比较试验后,选取优质虫草子实体再进行一次组织分离,经筛选后方可用于转扩栽培种。

    2、考种 将母种扩大培养后,置米饭培养基上,于 18℃-20℃下培养20-30d,观察生长情况。若见有细菌或霉菌污染,应对母种进一步纯化;若无杂菌污染,可继续培养,一个月后即有橙红色子实体产生,说明母种可靠。 (三)二级种子培养 将液体培养基分装于500ml三角瓶中,每瓶加培养液200ml,用12层纱布外加一层牛皮纸封口。13-30分钟灭菌后,将母种在无菌条件下用接种钩接入三角瓶中,每支斜面可接10瓶以上。接种后于20℃摇床培养5d左右,待形成均匀小球后即可用于栽培种。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培养液变混,有两种可能性,一是细菌污染应予以淘汰;二是由于菌丝生长过分粘稠所致。若难以判断,可进行镜检。

    二、栽培管理技术

    1、培养基配制 以大米、玉 米等作主料,另添加10%-25%的蚕蛹粉或奶粉妈提高蛹虫草子实体的品质。将培养料与营养液以1:1比例拌匀,pH值掌握在5.5-7.0。按常规装瓶、灭菌、接种。

    2、菌丝体培养 接种后的料瓶,应置于清洁、避光的环境中培养,保护空气湿度60%。初始阶段,为减少杂菌污染,室内温室宜保持在15℃-18℃之间,待料面布满虫草菌丝后,将温度提到20℃-23℃,持续15d左右,菌丝即可吃透培养料,完成营养生长。

    3、子实体培养 菌丝体成熟后,由白色逐渐转为桔黄色,此时,室内应增加光照白,白天利用自然散射光,保持200勒克斯,晚间可利用日光灯作光源,每天应不少于10h光照,以促使菌丝体转色和刺激原基形成。待料面突起,并形成小米粒状原基时,要适当通风,补充新鲜空气,保护室内温度18℃-22℃,并提高空气相对温度至80%-85%。如湿度太大,易使培养基提早失水而影响产量。蛹虫草有较强的趋光性,因此在子实体形成后,应根据情况适当调整培养瓶与光源的相对方向,或调整室内光源方向,以保证子实体的正常生长形态,从而提高产量。待子实体不再生长,其顶端出现许多小刺时,表明已成熟。采收时,用无菌镊子钳出子实体,然后再加少许营养液,重新包扎好瓶口,继续培养,20d左右,又可长出第二批子座。采收下的子实体晾干或低温烘干后出售。暂不出售,应密封好置低温干燥处贮存。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

    登录
    帖子间隔 侧栏位置:
    中药种贮 中药种贮 关注:0 内容:3332

    蛹虫草栽培严防杂菌污染

  • 查看作者
  • 打赏作者
  • 渡劫
    官方

    蛹虫草别名北冬虫夏草,北虫草、蛹草。寄生于夜蛾科多种昆虫的蛹上。中药材的蛹虫草实际上是昆虫蛹与真菌子实体的复合体。目前,冬虫夏草人工栽培有较大难度,而蛹虫草栽培较容易,且二者药效基本相同,故蛹虫草已成为冬虫夏草的最佳代用品。现代医学证明,蛹虫草有抗疲劳、耐缺氧、抗衰老作用,特别是具有明显的增强非特异性免疫系统功能的作用。

    菌种制作:培养液的组成:玉米粉2%,葡萄糖2%,蛋白胨1%,酵母粉0.5%,磷酸二氢钾0.1%,硫酸镁0.05%,水94.35%。培养液分装入500毫升锥形瓶内,每瓶装100~150毫升。在0.147兆帕(1.5千克/平方厘米)压力下灭菌30分钟。接种蛹虫草母种后,进行摇瓶培养,每分钟摇瓶150次,控温在22℃~25℃。培养96小时后菌液变为深棕红色,并有虫体浓郁香味时,即可用于感染蚕蛹。

    床架设置:蛹虫草培植最好在室内床架上进行。床架可分多层,每层四周用木板或竹片做挡板,床宽60厘米,长不限。床上铺薄膜,膜上放5~7厘米厚培养土(培养土组成为:林下沙壤土60%,菜园腐殖土30%,杂木屑10%。含水量50%~60%)。

    排蛹接种:将蛹均匀排放于床上,蛹间距2厘米左右,将瓶内菌液稀释5~8倍,装入喷雾器内喷洒于蛹体上,1天内分多次喷完。然后覆沙壤3~5厘米,上盖地膜保温。

    发菌期管理:控温在15℃~20℃,空气相对温度为60%~70%,让菌丝在蛹体内自然生长,直至长满整个蛹体。

    发生期管理:控温在20℃~25℃,空气相对湿度为85%~95%。细雾常喷,保持土壤潮湿。每日夜间揭膜通风,白天盖膜并给予强散射光。

    蛹虫草培殖期内,应严防老鼠及蚂蚁等的危害,并保持室内空间、床架及培养材料的卫生,严防杂菌污染。发现杂菌污染时,应及时清除。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

    登录
    中药种贮 中药种贮 关注:0 内容:3332

    蛹虫草人工培育技术

  • 查看作者
  • 打赏作者
  • 渡劫
    官方

    蛹虫草又名蚕蛹虫草,因滋补、药用功效与冬虫夏草相近,正日渐成为冬虫夏草的理想替代品,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

    人工培育蛹虫草时,先将蛹虫草菌接种于培养基上,形成大量的分生孢子,再挑取分生孢子用无菌水制成孢子悬浊液,接种于宿主即蛹体上,保护蛹体直至僵硬。然后将僵硬的蛹体放在模拟蛹虫草自然生态条件下培养,从蚕蛹中长出的子座便同野生蚕蛹长的一模一样。

    具体操作如下:

    1、菌株的筛选 将蛹虫草通过活的蛹体进行复壮,进而筛选出对蚕蛹致病力强、易形成孢子的菌株。

    2、孢子悬浊液的制作 菌株接种于培养基上,置20℃温度下培养,待出现分生孢子后,挑取一部分放在无菌水内制成孢子悬浊液待用。

    3、宿主准备 将家蚕或蓖麻蚕上簇后烟熏消毒。一周后剖茧取蛹,剔除病蛹和不良蛹,选发育时期的健康蛹作宿主,也可直接选取上簇前的五龄蚕作宿主。

    4、蛹虫草菌的感染 用接种针针尖蘸孢子悬浊液刺入蛹体,感染成功率可在95%以上。

    5、感染蛹体的保护 染菌后的蛹体平摊于蚕匾或竹席上,室温下保护至蛹体僵硬。

    6、子座的培育 模拟蛹虫草的自然生态环境,培养僵硬的蛹体长出于座。方法是在僵硬的蛹体上覆盖一层多孔材料,如碎海绵、细煤渣等,置于室温下、空气相对湿度为90%的环境中培养。

    7、子座的定向培养 为使生出的子座长而硬,可采用定向培养。方法是,将僵硬的蛹头向上,插入多孔保温的材料如海绵中,放在前述温湿度及光照条件下培养。

    8、蛹虫草的收集保存 子座成熟后,挖出清洗,用食用酒进行体表消毒,再放在60℃环境下烘干,置阴凉干燥处密封保存。

    由上述途径培养的蛹虫草,从接种到子座成熟约需35天-45天,每平方米培育面积可收获250克-300克。

    据检测,人工培育的蛹虫草含有大量的虫草酸、虫草素、氨基酸、微量矿物元素和生物碱,可补精髓、抗肿瘤、镇静消炎、止血化痰,对肾炎、肝炎、哮喘、神经衰弱等疾病有明显疗效。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