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百病拔罐 百病拔罐 关注:0 内容:117

    银屑病的拔罐疗法

  • 查看作者
  • 打赏作者
  • 渡劫
    官方

    技术一

    拔罐部位:大椎、陶道、肝俞、脾俞、夹脊。

    操作规程:常规消毒,以三棱针点刺大椎、陶道、双侧肝俞及脾俞,拔罐5~10分钟,以每穴出血0.3-0.5ml为度。胸椎5~6、腰椎1~2夹脊穴采用针罐法。隔日1次,15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隔1周。

    附:陶道穴:位于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1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技术二

    拔罐部位:大椎、陶道。背部、及上肢病变,加肩胛冈;头部病变加百会、四神聪、上星、头维、或皮损区周围;上肢病变者加肩髎,在上臂无皮损或皮损已消退的情况下,可加曲池;若在背部无皮损或皮损已消退的情况下,腰以下病变可以加肾俞;大腿以下病变可加血海、梁丘、阳陵泉;如颈项病变的加翳风;颜面病变的可加听宫。

    操作规程:每次取主穴或有关配穴,采用三棱针点刺后,除头发覆盖部位的六位或皮损区周围、耳穴外,余穴均拔罐5~10分钟,以每穴出血0.3~0.5ml为度。每日或隔日1次。若经治疗后,皮损已大部分消退,仅残留少数皮损时,可沿皮损周围和中间进行雀啄样点刺或用梅花针叩刺,然后拔罐10~15分钟。

    技术三

    拔罐部位:督脉旁开5分、1.5寸、3寸六条线、患处局部。

    操作规程:消毒皮肤,叩刺六条线,反复3次,皮损局部重叩出血为度,再用闪火法拔罐5~10分钟;每周2次,10次为1个疗程。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

    登录

    WordPress后台-外观-小工具 进行配置小工具

    帖子间隔 侧栏位置:
    针灸临床 针灸临床 关注:0 内容:296

    银屑病的针灸疗法

  • 查看作者
  • 打赏作者
  • 渡劫
    官方

    ①刺血拔罐

    取穴:大椎、陶道、肝俞、脾俞穴、胸5~6夹脊穴、腰1~2夹脊穴。

    操作:先用三棱针在上穴点刺,然后拔罐5~10分钟,起罐后放血0.3~0.5毫升。再取胸5~6,腰1~2二夹脊穴电针20分钟,隔日1次,15次为一疗程。

    疗效:共治疗87例,临床痊愈71例,显效16例,总有效率为100%。随访有3例复发,占3.4%。

    ②耳穴割治

    取穴:a.耳轮脚末端;b.肺、心。

    操作:敷药制备:Ⅰ号药粉:生白胡椒和川椒各半,碾细末过筛,装瓶备用。Ⅱ号药粉:艾炭、血余炭、野菊花、马齿苋、地榆、苦参、蛇蜕、大枫子、乳香、没药等煅后,研末和匀,备用。

    两组穴任选1组。耳穴常规消毒后,用手术刀自上而下轻划一刀,长约3~4毫米,以出血为度,由外侧向内排列割治(刀口间须有一定距离),然后撒上一层药粉。第1组穴撒Ⅰ号药粉,第2组穴撤Ⅱ号药粉。用胶布固定,3~4天取下即可,1~2周割治一次,5次为一疗程。治疗期间忌酒及辛辣刺激性食物。

    疗效:共治疗603例,痊愈359例,显效145例,进步81例,无效18例,总有效率为97%。

    ③穴住埋植

    取穴:主穴:阿是穴。配穴:曲池、足三里。

    阿是穴位置:脊椎旁开2寸,将第7颈椎至第2骶椎分为五等份(即5个埋线点),两侧共10个埋线点。

    操作:患者反坐在椅子上,埋线点处皮肤常规消毒,用1%普鲁卡因作皮丘形局麻。然后将针芯抽出1.5~2厘米,取0~2号羊肠线1.5~2厘米塞入套管针的前端与针芯接触,左手拇指、食指绷紧皮肤协助右手将针自局麻处顺脊柱方向平行斜刺入肌层约2.5厘米左右,然后边退针管边推针芯将针拔出,羊肠线即埋入肌层,再用无菌纱布压迫固定。一般15~20天1次(视羊肠线吸收情况而定),3次为一疗程。第一次埋线不配合其他穴位,以后选1~2个配穴直刺埋线。进针时要观察针口有无溢血,以免线埋人血管。

    疗效:共治疗579例,痊愈342例,显效116例,进步93例,无效28例,总有效率为95.1%。

    ④穴住敷贴

    取穴:神阙。

    操作:敷药制备:升麻9克,葛根30克,赤芍10克,生地30克,大枫子9克,丹参9克,甘草9克,水牛角粉9克,冰片6克,诸药研末过120目筛,装瓶密封备用。

    令患者平躺于诊断床上,暴露脐部,将药粉填满脐眼,外贴肤疾宁膏固定。每24小时更换1次,7次为1疗程。

    疗效:共治疗106例,临床痊愈42例,显效32例,进步24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92.45%。此法对急性进行期疗效要高于静止期。如对肤疾宁膏过敏者,改用他法。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

    登录

    WordPress后台-外观-小工具 进行配置小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