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小儿捏脊 小儿捏脊 关注:0 内容:51

    小儿肌性斜颈小儿捏脊疗法

  • 查看作者
  • 打赏作者
  • 渡劫
    官方

    小儿肌性斜颈,又称小儿先天性胸锁乳突肌挛缩性斜颈。头倾向肌肉挛缩的一侧,下颏转向对侧,久之面部变形。也有极少数患儿为脊柱畸形引起的骨性斜颈;视力障碍的代偿性姿势性斜颈;颈部肌麻痹导致的神经性斜颈和习惯性斜颈,本章不讨论。

    小儿肌性斜颈小儿捏脊疗法—

    操作规程

    (1)患儿取仰卧位,医者在患侧的胸锁乳突肌施用推揉法。

    (2)拿患侧胸锁乳突肌。

    (3)医者一手扶在患侧肩部,另一手扶在患儿头顶,使患儿头部渐渐向健侧肩部倾斜,逐渐拉长患侧胸锁乳突肌,反复数次。

    (4)上述手法完成后,再在患侧胸锁乳突肌部位施用推揉法。

    推揉及拿捏患侧,能舒筋活血,改善局部血液供给,缓解肌肉痉挛,促使肿物消散;伸展扳拉患侧,能改善和恢复颈部功能活动。

    操作间隔

    (1)按摩治疗斜颈,一般每日治疗1,次,每次不超过15分钟。

    (2)按摩时,手法要轻柔,用揉、捏手法时要多采用滑石粉等介质以免擦伤患儿皮肤。用拔伸摇晃手法时,宜由轻到重,幅度由小到大,切不可突然用暴力而超出正常生理限度。

    (3)家长在日常给患儿哺乳、怀抱以及睡眠时有意使患儿头向健侧转动以帮助矫正畸形。

    (4)可配合局部溫热或红外线等理疗,以促进血液循环,帮助肿块吸收。

    (5)定期到医院复诊,如需手术治疗最好在8~10岁以前进行,若年龄大后再行手术,则头面部和颈部畸形就很难矫正。

    主治:小儿肌性斜颈。

    小儿肌性斜颈小儿捏脊疗法二

    操作规程

    (1)患儿取仰卧位,头向家长,用滑石粉做介质。家长坐于床前,一手托住患儿颈枕部,用另一手拇指按揉患侧的胸锁乳突肌5分钟。

    (2)拿捏患侧胸锁乳突肌的肿块,用拇、中、食三指仔细拿捏。稍微加大力

    氮,犹如肿块捏散样,但需与轻揉相交替,以免患儿剧烈哭闹,时间为2分钟。

    (3)一手扶住患侧肩部,另一手扶住患儿头顶,使患儿头部渐渐向健侧肩部倾斜,使胸锁乳突肌拉长,反复操作5次。

    (4)再用按揉法放松局部5分钟。

    操作间隔

    (1)按摩治疗斜颈,一般每日治疗1次,每次不超过15分钟。

    (2)按摩时,手法要轻柔,用揉、捏手法时要多采用滑石粉等介质以免擦伤患儿皮肤。用拔伸摇晃手法时,宜由轻到重,幅度由小到大,切不可突然用暴力,而超出正常生理限度。

    (3)家长在日常给患儿哺乳、怀抱以及睡眠时有意使患儿头向健侧转动以帮助矫正畸形。

    (4)可配合局部温热或红外线等理疗,以促进血液循环,帮助肿块吸收。

    (5)定期到医院复诊。

    主治:小儿肌性斜颈。

    小儿肌性斜颈小儿捏脊疗法三

    操作规程

    (1)患儿仰卧位,家长用一手托其颈部,一手用食、中、无名指在患侧胸锁乳突肌处按揉10分钟。

    (2)家长一手托其头颈部,一手扶下颌体部,两手相对轻轻用力沿颈椎纵轴拨伸摇晃,并轻轻向患侧旋转,重复两次。

    操作间隔

    (1)按摩治疗斜颈,一般每日治疗1次,每次不超过15分钟。

    (2)按摩时,手法要轻柔,用揉、捏手法时要多采用滑石粉等介质以免擦伤患儿皮肤。用拔伸摇晃手法时,宜由轻到重,幅度由小到大,切不可突然用暴力而超出正常生理限度。

    (3)家长在日常给患儿哺乳、怀抱以及睡眠时有意使患儿头向健侧转动以帮助矫正畸形。

    (4)可配合局部温热或红外线等理疗,以促进血液循环,帮助肿块吸收。

    (5)定期到医院复诊。

    主治:小儿肌性斜颈。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

    登录
    帖子间隔 侧栏位置:
    百病推拿 百病推拿 关注:0 内容:221

    小儿肌性斜颈推拿治疗技术

  • 查看作者
  • 打赏作者
  • 渡劫
    官方

    小儿肌性斜颈,又称小儿先天性胸锁乳突肌挛缩性斜颈。由于头倾向肌肉挛缩的一侧,下颏转向对侧,久之可致面部变形。也有极少数患儿为脊柱畸型引起的骨性斜颈;视力障碍的代偿性姿势性斜颈;颈部肌麻痹导致的神经性斜颈和习惯性斜颈,本章不讨论。

    病因病机

    主要是患侧胸锁乳突肌发生纤维性挛缩,初起可见纤维细胞增生和肌纤维变性,最终全部被结缔组织所代替。其病因尚未完全肯定,目前有许多说法,多数认为与损伤有关;分娩时一侧胸锁乳突肌因受产道或产钳挤压受伤出血,血肿机化形成挛缩。也有认为分娩时期胎儿头位不正,阻碍一侧胸锁乳突肌血运供给,引起该肌缺血性改变所致。另外一种说法为由于胎儿在子宫内头部向一侧偏斜所致,且与生产过程无关。

    中医认为本病是由于先天胎位不正或后天损伤导致气滞血瘀或气虚血瘀而发,属“项痹”范畴。

    推拿治疗

    1.治疗原则

    该病的治疗原则为软坚散结,理筋整复气滞血瘀者辅以活血化瘀;气虚血瘀者佐以益气补血,活血化痰。

    2.基本操作

    (1)患儿取仰卧位:用拇、示、中三指或示、中二指夹住患侧肿块部位或整个胸锁乳突肌,施以柔和有力的双指揉或三指揉3分钟;拿或捏患侧胸锁乳突肌(桥弓穴)3分钟。

    (2)患儿取仰卧位或家长抱坐位:用轻柔的拿、揉法作用于斜方肌等颈项部相关肌群及健侧肌群3分钟。

    (3)患儿仰卧位:用拇指指腹自上而下再次按揉胸锁乳突肌3~5遍;用轻柔的拿法自上而下再次作用于患侧胸锁乳突肌3~5遍;用缠法或振法作用于患侧胸锁乳突肌起、止点及肿块部位约一分钟;按揉风池、翳风、天柱、肩井、缺盆穴,每穴约半分钟。

    (4)患儿仰卧位:双手扶患儿头颞侧,两手同时用力沿颈椎纵轴方向拔伸,持续约1~3分钟,顺势做颈项部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及旋转的被动运动,每侧约3~5次;一手置患侧肩部,另一手扶患侧头部,两手向相反方向用力尽量向健侧扳动,以患儿能忍受为度;每次持续1~3分钟,连续做3~5次。

    3.辨证施治

    (1)气滞血瘀:在基本操作的基础上,延长肿块部位的按、揉、拿、捏时间,并在肿块部位施以较重的缠法和振法。

    (2)气虚血瘀:在基本操作的基础上,延长拿、揉颈项部健侧相关肌群的时间;捏脊3~5遍,自上而下依次按揉颈胸段华佗夹脊及足太阳膀胱经第一侧线上的背俞穴3~5遍。年长儿可配合适当的矫形固定法。

    适宜技术

    1.颈肌药物热敷:取伸筋草、透骨草、茜草、五加皮、樟木片15克,乳香、没药、当归、赤芍、红花、泽兰、威灵仙各10克,水两升。文火煎至一升后,稍凉,用毛巾浸药后拧干敷于患处,注意勿烫伤皮肤。

    2.手术疗法:适用于6个月到12岁采用非手术疗法失败或斜颈明显的患儿。常用的手术是直视下切断胸锁乳突肌在锁骨和胸骨部的肌腱。

    注意事项

    1.推拿治疗小儿肌性斜颈有较好的疗效,其目的是最大限度恢复该肌的功能,故在治疗过程中,该肌起止点的治疗及被动运动极为重要。年龄越小,治疗效果越好。治疗期间若能配合中药热敷和家庭按摩,则疗效更好(中药热敷:桂枝、老柴草、伸筋草、路路通、当归、川芎等活血化瘀的中药煎水外敷患侧胸锁乳突肌部位,每日两次,每次约15分钟。家庭按摩:家长可在患儿颈项部用示、中、无名指螺纹面施以轻柔的揉法和摩法,以肿块处为主,同时结合头颈部的被动屈伸和旋转运动)。

    2.当与骨性斜颈、姿势性斜颈、神经性斜颈相鉴别。

    3.及时发现,治疗越早,效果越好。一般在一岁内治疗。当肿块消失后,应继续推拿,直至颈部活动正常为止。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

    登录

    WordPress后台-外观-小工具 进行配置小工具

    小儿推拿 小儿推拿 关注:0 内容:39

    小儿肌性斜颈的推拿治疗[图]

  • 查看作者
  • 打赏作者
  • 渡劫
    官方

    小儿肌性斜颈的推拿治疗[图]

    小儿肌性斜颈又称先天性胸锁乳突肌挛缩性斜颈,是指以头向患侧斜、前倾,颜面旋向健侧,下颌转向健侧肩部,颈部活动受限的一种病症。临床上,斜颈除极个别为脊柱畸形引起的骨性斜颈、视力障碍的代偿姿势性斜颈和颈部肌麻痹导致的神经性斜颈外,一般系指一侧的胸锁乳突肌造成的肌性斜颈。

    本病主要由于产伤或胎儿胎位不正,胎儿过大,或子宫内异常压力及位置不良,宫内活动不利,阻碍了一侧胸锁乳突肌的血供造成缺血性挛缩,形成斜颈。其病理变化主要为患侧胸锁乳突肌发生纤维性挛缩,起初可见纤维细胞增生和肌纤维变性,最终全部为结缔组织所代替。

    本病发病初期颈部一侧可发现有梭形肿物,以后患侧的胸锁乳突肌逐渐挛缩紧张,呈条索状改变,患儿头部向患侧倾斜而颜面部旋向健侧。少数患儿仅见患侧胸锁乳突肌在锁骨的附着点周围有骨疣样改变的硬块物。若不及时治疗,患侧的颜面部的发育会影响,健侧一半的颜面部也会发生适应性的改变,使颜面部不对称。本病临床治疗以局部行气活血、散结,舒筋解痉为主。

    赵某,男,40天。孕36周+1,自然顺产,出生时体重3.4千克,于2019年4月22日来医院就诊。家长代诉:患儿头向侧倾斜而下颌部旋向左侧,双侧颜面不对称,右侧变小。于出生20天的时候发现右侧颈部包块,于2019年4月11日做颈部彩超示右侧胸锁突肌近胸锁端限局性隆起呈包块,范围约2.5cm1.1cm ,两端与正常肌层相延续。检查结论:右侧肌性斜颈。查体:患儿头向右侧倾斜,下颌旋向左侧,右侧胸锁乳突肌可触及梭形包块,头部活动受限,右侧旋转只能达到约45度。诊断:小儿肌性斜颈。治则:治则以行气活血、散结,舒筋解痉为主。

    运用手法:①按揉:以食指中指拇指按揉右侧胸锁乳突肌包块十分钟。②捻拔拿捏:食指中指拇指捻拔右侧胸锁乳突肌包块十分钟。③侧扳:一手扶住患侧肩部,另一手扶住患儿头顶,使患儿头部渐渐靠向左侧肩部,逐渐拉长右侧胸锁乳突肌,反复操作10次。④旋转:患儿家长扶住患儿双肩,医者一手扶住患儿头顶,另一手扶住患儿健侧下颌,使患儿头部渐渐旋向患侧肩部倾斜,反复操作10次使其患儿头部被动活动,改善和恢复颈部活动功能等手法治疗,每天坚持治疗30分钟,每周推拿5天,休息2天。

    经过治疗50天后,局部包块明显减小,颈部活动范围增大。于2019年6月17日颈部彩超复查所示:右侧胸锁乳突肌大小约为14.3mm7.2mm包块,边界清晰,内呈低回声,分布均匀,左侧胸锁乳肌未见包块影像,左侧胸锁乳肌粗约5.9毫米。检查结论:右侧胸锁乳突肌包块。包块较前明显减小。继续同上述手法治疗,加用点按肩井、风池、斜方肌,缓解局部组织紧张有利于病情恢复。在治疗到100次的时候,患儿颈部活动自如,旋转度数一致,未触及包块。2019年8月26日再次斜颈治疗后复查,颈部彩超所示右侧胸锁乳突肌下段较对侧稍厚,层次清晰,回声稍强,左右基本对称。现已达到临床治愈,全程推拿治疗时间合计100天。

    此推拿治疗小儿肌性斜颈操作简便、轻柔,患儿全程无痛苦及哭闹,疗效较佳。患儿家长平时应注意观察婴幼儿的日常活动,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早康复。注意培养儿童良好的生活习惯,采用与斜颈方向相反的动作和姿势以利于矫正,如喂奶、用玩具改变患儿头部方向。若病程超过1年且胸锁乳突肌挛缩严重甚至纤维化,经推拿治疗半年无效者,应考虑手术治疗。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

    登录

    WordPress后台-外观-小工具 进行配置小工具

    小儿推拿 小儿推拿 关注:0 内容:39

    小儿肌性斜颈中医推拿疗法

  • 查看作者
  • 打赏作者
  • 渡劫
    官方

    小儿肌性斜颈是指以头向患侧歪斜,颜面旋向健侧为其特点的先天性疾病,俗称“歪脖”。临床上,斜颈分为四型:肌性斜颈,骨性斜颈,眼源性斜颈,神经性斜颈。本节只讨论第1型即肌性斜颈,本病早期(6个月以内)推拿治疗,疗效较好。

    病因病机

    小儿肌性斜颈中医推拿疗法

    临床表现

    出生马上或数日后可发现患儿头向一侧偏斜,一侧颈部胸锁乳突肌可触及棱形肿块(部分患儿数月后可自行吸收),继而胸锁乳突肌挛缩,僵硬,头向患侧歪斜及向患侧旋转活动受限,严重者随年龄增大,可发生颜面、五官,甚至肩背不对称畸形。

    治疗

    1. 治疗原则:舒筋活血,软坚散结。

    2. 手法处方

    ⑴用食、中指与拇指拿住患侧肌肉硬节处捏揉10~15分钟。

    ⑵用拇指或食、中二指自患侧胸锁乳突肌起点至止点推揉2~3分钟。

    ⑶一手扶住患侧肩部,另一手扶住患儿头部,两手同时向相反方向扳拉,使患儿头部渐渐向健侧肩部倾斜,称斜扳或被动扳拉活动法,反复操作7~10次;然后用双手托拿住患儿头部向上牵引的同时向患侧旋转,称被动转头活动法,反复操作7~10次。

    3. 方义:推揉及捏揉肌肉局部能舒筋活血,改善局部血供,缓解肌肉痉挛。被动扳拉及转头活动能拉长伸展挛缩的肌肉,有助于恢复肌肉的弹性,改善和恢复颈部功能活动。

    4. 加减治疗

    ⑴如患儿面部及肩部畸形明显者,加点按太阳、颊车、人中、迎香、风池、肩井、肩髃、天宗等穴各5~10次,以活血通络,改善局部畸形。

    ⑵患侧上肢活动障碍者:加在患侧上肢施以揉、拿、一指禅推等法2~3分钟,同时点按肩髎、肩髃、臂臑、天宗、曲池、尺泽、手三里、内关、外关、合谷等穴各5~10次,以加强患肢血供,促进恢复患侧上肢功能活动。

    日常护理

    1. 家长应尽量及时纠正患儿头颈歪斜的姿势。

    2. 使患儿尽可能多地作主动或被动转头及歪头(斜扳)动作。

    3. 每次推拿治疗后,可配合10~15分钟局部热敷。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

    登录

    WordPress后台-外观-小工具 进行配置小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