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中医艾灸 中医艾灸 关注:0 内容:212

    湿疮的艾灸疗法

  • 查看作者
  • 打赏作者
  • 渡劫
    官方

    技术一

    艾灸穴位:曲池、肺俞、大椎、阿是穴、血海、三阴交、足里、神门、郄门。

    操作规程:①艾炷灸:阿是穴可用小艾炷在皮损边缘围灸,皮损范围大者可于中心灸3~5壮,余穴可灸3~5壮,每日1次。②艾条灸:每穴悬灸5~10分钟,阿是穴灸至起红晕力度,每日1~2次。

    主治:皮损面积大,色红灼热,丘疱疹密集,瘙痒剧烈,抓破后脂水淋滴,浸淫成片,伴心烦失眠,小便黄,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技术二

    艾灸穴位:曲池、肺俞、大椎、血海、合谷、水分、足三里、阿是穴。

    操作规程:①艾炷炎:阿是穴可用小艾炷在皮损边缘围灸,皮损范围大者可于中心灸3~5壮,余穴可灸3~5壮.每日1次。②艾条灸:每穴悬灸5~10分钟,阿是穴灸至起红晕为度,每日1~2次。

    主治:发病急,皮损潮红灼热,瘙痒无休,渗液流滋,伴身热,心烦,口渴,大便于,尿短赤,舌红,苔薄白或黄,脉滑或数。

    技术三

    艾灸穴位:曲池、肺俞、大椎、膈俞、血海、三阴交、阿是穴。

    操怍规程:①艾米灸:阿是穴可用小艾炷在皮损边缘围灸,皮损范围大者可于中心灸3~5壮,余穴可灸3~5壮,每日1次。②艾条灸:每穴悬灸5~10分钟,阿是穴灸至起红晕为度,每日1~2次。

    主治:皮损色暗或色素沉着,剧痒,或皮损粗糙肥厚,伴口下不欲饮,纳差腹胀,舌淡,苔白,脉细弦。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

    登录
    帖子间隔 侧栏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