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头痛是一种周期性发作的血管性头痛,可有视幻觉、偏盲等脑功能障碍等先兆,发作时可伴有恶心、呕吐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表现。多在青春期起病,以女性多见,可有家族史。
偏头痛属中医“头痛”范畴。
中医认为,此病多与恼怒、紧张、风火痰浊有关,情志不遂,肝失疏泄,郁而化火或恼怒急躁,肝阳上亢,风火循经肝胆经脉上冲头部;或体内素有痰湿,随肝阳上冲而循经走窜,留滞于头部少阳经脉,使经络痹阻不通,故暴痛骤起。
偏头痛火针疗法一
取穴主穴:阿是穴(痛点)。
操作方法:穴位消毒后,选用细火针在酒精灯上烧至白亮,速剌疾出,不留针。出针后用消蒜干棉球重按针孔片刻。3日1次,5次/疗程,间隔5天进行下一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
偏头痛火针疗法二
取穴:头维、率谷、阳池、丘墟、阿是穴。
操作方法:已选腧穴常规消毒,涂一层薄万花油,将火针烧至红白,点刺腧穴0.2~0.3寸,速刺疾出,并用消毒干棉球按压针孔片刻,再涂上一层万花油,3日1次,5次/疗程。[摘自:范兆金.中国针炎。]
按语:火针治疗顽固性头痛有很好的疗效。针刺头部穴位时,以穿头皮为度,如针孔有出血,可待血自凝;气血亏虚者,方用棉球止血。头痛逐步加重,治疗多次无效者,须查明原因,治疗原发病,避免延误病情。
偏头痛火针疗法三
取穴:以头痛局部阿是穴为主,并配合头捅部位循经取穴及辨证取穴。巅顶痛:百会、四神聪、行间;前头痛:上星、头维、解溪;侧头痛:率谷、外关、侠溪;后头痛:后顶、天柱、束骨;外感头痛:百会、曲池、合谷、列缺、后溪;痰浊头痛:中脘、丰隆、公孙、内关;肝阳头痛:百会、风池、侠溪、行间;瘀血阻络:阿是穴点刺放血;气血亏虚:百会、心俞、脾俞、肾俞。
操作方法:细火针,速刺法,点刺不留针。头部穴位进针0.1~0.2寸,腹背部进针0.2~0.3寸,四肢穴位进针0.3~0.5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