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中药方剂M 中药方剂M 关注:0 内容:404

    牡蛎散

  • 查看作者
  • 打赏作者
  • 渡劫
    官方

    组成与用法

    【方源】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之八治杂病》:治诸虚不足, 及新病暴虚,津液不固,体常自汗,夜卧即甚,久而不止,羸瘠枯瘦,心忪惊惕,短气烦倦。

    【组成】 黄芪去苗土 [30g]  麻黄根洗 [9g]  牡蛎 米泔浸,刷去土,火烧通赤,各一两[30g] 

    【用法】上三味为粗散,每服三钱(9g),水一盏半,小麦百余粒,同煎至八分,去渣热服,日二服,不拘时候。

    【方歌】牡蛎散内用黄芪,小麦麻根合用宜, 卫虚自汗或盗汗,固表收敛见效奇。

    主治与功用

    【主治】自汗,盗汗。常自汗出,夜卧更甚,心悸惊惕,短气烦倦,舌淡红,脉细弱。

    【功用】益气固表,敛阴止汗。

    方解

    君药:煅牡蛎咸涩微寒,敛阴潜阳,固涩止汗。

    臣药:生黄芪味甘微温,益气实卫,固表止汗。

    佐药:麻黄根甘平,功专止汗。

    使药:小麦甘凉,专入心经,养心气,退虚热。

    合而成方,益气固表,敛阴止汗,使气阴得复,自汗可止。

    牡蛎散有外固表而内潜阳,外止汗而内宁心的特点。方中配伍牡蛎的意义是:一则收敛固涩以直接止汗,二则使浮阳内潜而阴守不泄以间接止汗;三则宁心除烦以安神定悸。

    运用

    1.本方为卫气不固,阴液外泄的自汗、盗汗证而设。以汗出,心悸,短气,舌淡,脉细弱为证治要点。

    2.汗出属阳虚者,可加附子以温阳;属气虚者,可加人参、白术以益气;属阴虚者,可加生地、白芍以养阴。自汗应重用黄芪以固表,盗汗可再加豆衣、糯稻根以止汗,疗效更佳。

    3.常用于病后、手术后及产后自汗、盗汗,属卫外不固,阴液外泄者。

    文献摘要

    《医方集解》:“此手太阴少阴药也。陈来章曰:‘汗为心之液,心有火则汗不止。牡蛎、浮小麦之咸凉,去烦热而止汗。阳为阴之卫,阳气虚则卫不固,黄芪、麻黄根之甘温,走肌表而固卫。’”

    临床报道:用牡蛎散治疗自汗、盗汗28例,其中属于病后者18例,手术后者8例,新产者2例。28例病人中自汗6例,盗汗15例,自汗兼盗汗7例。全部病例除出汗为临床主症外,其他兼证为饮食减少,头晕心悸,疲乏无力为最多。经治疗后,28例中痊愈20例,基本痊愈者5例,减轻者1例,无效者2例。服药2~5剂者18例,6~10剂者5例,10剂以上者5例(福建中医药,1966;3:27)。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

    登录

    WordPress后台-外观-小工具 进行配置小工具

    帖子间隔 侧栏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