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中药方剂L 中药方剂L 关注:0 内容:1513

    苓甘五味加姜辛半夏杏仁汤

  • 查看作者
  • 打赏作者
  • 渡劫
    官方

    苓甘五味加姜辛半夏杏仁汤–《金匮》卷中

    【别名】苓甘味姜辛夏仁汤、茯苓甘草五味姜辛汤、茯苓甘草五味辛夏仁汤

    【处方】茯苓4两,甘草3两,五味半升,干姜3两,细辛3两,半夏半升,杏仁半升(去皮尖)。

    【功能主治】支饮,水去呕止,其人形肿。

    【用法用量】苓甘味姜辛夏仁汤(《普济方》卷一四○)、茯苓甘草五味姜辛汤(《医门法律》)、茯苓甘草五味辛夏仁汤(《方剂辞典》)。

    【临床应用】痰饮《经方实验录》:叶瑞初君,咳延四月,时吐浊沫,脉右三部弦,当降其冲气。茯苓三钱,生甘草一钱,五味子一钱,干姜一钱半,细辛一钱,制半夏四钱,杏仁四钱。两进苓甘五味姜辛半夏杏仁汤,咳已略平,惟涎沫尚多,咳时不易出,原方加桔梗,服后竟告霍然。

    【摘录】《金匮》卷中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

    登录

    WordPress后台-外观-小工具 进行配置小工具

    帖子间隔 侧栏位置:
    中药方剂L 中药方剂L 关注:0 内容:1513

    苓甘五味加姜辛半杏大黄汤

  • 查看作者
  • 打赏作者
  • 渡劫
    官方

    苓甘五味加姜辛半杏大黄汤–《金匮》卷中

    【别名】苓甘味姜辛夏仁黄汤、茯甘姜味辛夏仁黄汤

    【处方】茯苓4两,甘草3两,五味半升,干姜3两,细辛3两,半夏半升,杏仁半升,大黄2两。

    【功能主治】咳逆倚息不得卧。若面热如醉,此为胃热上冲熏其面。

    【用法用量】苓甘味姜辛夏仁黄汤(《普济方》卷一四○)、茯甘姜味辛夏仁黄汤(《医门法律》)。

    【临床应用】支饮《橘窗书影》:京桥叠街,和泉屋清兵卫之母,年五十余,曾下血过多,以后面色青惨,唇色淡白,四肢浮肿,胸中动悸,短气不能步行,时下血,余与六君子汤加香附子,厚朴,木香,兼用铁沙丸。(铁沙、干漆、莎草、苍术,厚朴,橘皮,甘草)下血止,水气亦减,然血泽不能复常。秋、冬之交,咳嗽胸满甚,遍身洪肿,倚息不得卧,一医以为水肿,与利水之剂,无效。余诊之曰:恐有支饮,先制其饮,则咳嗽浮肿,自得其道;因与苓甘姜味辛夏仁黄汤加葶苈,服之二三日,咳嗽胸满减,洪肿忽消散,余持此案治水肿数人,故记以示后学。

    【摘录】《金匮》卷中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

    登录

    WordPress后台-外观-小工具 进行配置小工具

    中药方剂L 中药方剂L 关注:0 内容:1513

    苓甘五味姜辛汤

  • 查看作者
  • 打赏作者
  • 渡劫
    官方

    组成与用法

    【方源】《金匮要略》

    【组成】茯苓 四两 [12g] 甘草 三两 [9g] 干姜 三两 [9g] 细辛 三两 [5g] 五味子 半升 [5g]

    【用法】上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半升,日三。

    【方歌】苓甘五味姜辛汤,温阳化饮常用方,半夏杏仁均可入,寒痰冷饮保安康。

    主治与功用

    【主治】寒饮咳嗽。咳痰量多,清稀色白,胸膈不快,舌苔白滑,脉弦滑等。

    【功用】温肺化饮。

    方解

    君药:干姜温肺散寒以化饮;温运脾阳以化湿。

    臣药:茯苓健脾渗湿,以杜其生痰之源;细辛 温肺散寒,助干姜治其已聚之痰。

    佐药:五味子收敛肺气而止咳,并配合细辛一散一收,散不伤正,收不留邪,且防细辛耗散伤肺。

    使药:甘草甘草和中,调和诸药。

    运用

    1.本方为治寒痰的常用方剂。以咳嗽痰稀色白,舌苔白滑为证治要点。

    2.若痰多欲呕者,加半夏以化痰降逆止呕;兼冲气上逆者,加桂枝以温中降冲;咳甚颜面虚浮者,加杏仁宣利肺气而止咳。

    3.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属寒饮而咳痰清稀者可用本方。

    文献摘要

    《金匮要略心典》:“服前汤(桂苓五味甘草汤)已,冲气即低,而反更咳胸满者,下焦冲逆之气即伏,而肺中伏匿之寒饮续出也,故去桂枝之辛而导气,加干姜、细辛之辛而入肺者,合茯苓、五味、甘草,消饮驱寒,以泄满止咳也。”

    附方

    【附方一】冷哮丸(《张氏医通》)

    组成:麻黄 泡 川乌 生 细辛 蜀椒 白矾 生牙皂 去皮弦子,酥炙半夏曲 陈胆星 杏仁 去双仁者,连皮尖用甘草 生,各一两[各3克] 紫菀茸 款冬花 各二两[各6g]

    用法:共为细末,姜汁调神曲末打糊为丸,每遇发时,临卧生姜泡服二钱[6克],羸者一钱[3克],更以三建膏贴俞穴中。服后时吐顽痰,胸膈自宽。服此数日后,以补脾肺药调之,候发如前,再服。

    主治与功用:温肺散寒,涤痰化饮。主治背受寒邪,遇冷即发喘嗽,胸膈痞满,倚息不得卧。

    附:三建膏方 天雄 附子 川乌各一枚 桂心 官桂 桂枝 细辛 干姜 蜀椒各二两上切为片,麻油二斤,煎熬去滓,黄丹收膏,摊成,加麝香少许,贴肺俞及华盖、膻中穴。

    冷哮丸所治寒痰哮喘为内外俱寒之实证。方中以麻黄合细辛散外寒,蜀椒合川乌温里寒,皂角合胆星化顽痰,白矾合半夏燥湿痰,紫菀、冬花、杏仁利肺止咳化痰。方中用药较为燥烈,虚人慎用。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

    登录

    WordPress后台-外观-小工具 进行配置小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