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梅花针 梅花针 关注:0 内容:79

    痢疾梅花针疗法

  • 查看作者
  • 打赏作者
  • 渡劫
    官方

    痢疾,古称肠澼、滞下,为急性肠道传染病之一。临床以发热、腹痛、里急后重、大便脓血为主要症状。若感染疫毒,发病急剧,伴突然高热、神昏、惊厥者,为疫毒痢。痢疾初起,先见腹痛,继而下痢,日夜数次至数十次不等。多发于夏秋季节,由湿热之邪,内伤脾胃,致脾失健运,胃失消导,更挟积滞,酝酿肠道而成。

    根据临床表现,本病虽有“赤痢”、“白痢”、“赤白痢”之分,皆是湿热为患,或兼暑湿热毒。多因饮食不节、不洁,伤及脾胃,湿热熏蒸,气血凝滞,化为脓血。虽有虚寒,然必素体虚弱,痢下过久,凉泄太过,由湿热转为虚寒。且痢疾初起断无虚寒。

    痢疾梅花针疗法

    叩剌部位:上巨虚、下巨虚、足三里、委阳。高热配大椎、曲池、合谷;腹痛配天枢、大肠俞;下痢赤多配血海、脾俞、膈俞;下痢白多配脾俞、关元。

    操作规程:采用正刺法或轻刺法。对所选穴位,实证施以中度叩刺,虚证施以轻度叩刺为宜。

    操作间隔:每日或隔日1次,5次为1个疗程。

    主治:细菌性痢疾。

    痢疾梅花针疗法二

    叩剌部位:脊柱两侧、上腹部、脐周围区.重点刺激腰骶部及其两侧。

    操作规程:采用正刺法。先叩打脊柱两侧3行1遍或2遍,再重点刺激腰骶部及其两侧5行各5遍,然后对上腹部、脐周围区等做局部剌激。

    操作间隔:每日1次。

    主治:痢疾。(程爵棠经验。必要时,刺后可配用敷脐方。方用木香、丁香、杏仁、巴豆霜、百草霜、肉豆蔻、炮姜炭、木鳖仁各等份。将上药共研细末,密贮备用。每取药末3~5克填入脐孔内,上药前先洗净脐孔,外以纱布盖上,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适用于寒湿痢、赤白痢,伴里急后重、苔白腻、脉濡缓。)

    痢疾梅花针疗法三

    叩刺部位:脾俞、三焦俞、小肠俞;会阳、足三里、公孙、内庭。

    操作规程:采用正刺法。任选一组,交替使用。在上述穴位皮区以梅花针各叩刺20~30下。

    操作间隔:每日1次,至愈为止。

    主治:虚寒痢,白痢。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

    登录

    WordPress后台-外观-小工具 进行配置小工具

    帖子间隔 侧栏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