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推拿手法 推拿手法 关注:0 内容:119

    挤压类按摩手法(一)

  • 查看作者
  • 打赏作者
  • 渡劫
    官方

    1.按法

    操作要求

    (1)掌按法:术者仲臂沉肩,腕背伸,上身略前倾,蓄力于施术之上肢部,以单手掌或双手掌叠放于施治部位,用掌根着力下按,得气后减轻压力,然后再重复以上动作。

    (2)指按法:术者单手握拳,拇指伸直,以拇指指腹着力于施治部位,用腕、臂的力量由轻而重逐渐向下按压,待

    刺激达组织深部后,逐渐减轻压力,然后再重复以上动作。

    动作要领

    (1)术者全身应自然放松,沉肩,肘部自然弯曲,以腕部活动带动手掌或手指,对施术部位或穴位进行有节奏的一起一落的平稳按压。

    (2)指按法取穴要淮,拇指与施治部位垂直,施力和缓,不可晃动。

    (3)掌按法年老体弱者慎用,小儿禁用。在胸部操作时,用力过大可引起肋骨骨折,故忌用暴力。在腹部操作时,施术手掌应随病人的呼吸而起伏,即呼气时徐徐按下,吸气时缓缓放松。

    临床运用

    指按法接触面小、力量集中、剌激较强,适用于全身经穴,具有较强的止痛作用;掌按法接触面大,压力亦大,适用于腰背及脘腹部,具有理筋整复、活血止痛、开通闭塞、温里散寒、回阳救逆等作用。

    2.点法

    操作要求

    (1)中指点法:沉肩,微屈肘,拇、食、中指自然伸直,拇指置于中指掌侧,食指置于中指背侧,挟持中指,助之以力。肩、臂、腕协同发力,力集中指端,由轻渐重,施力点按穴位,使局部酸胀得气,再将手指轻轻抬起。

    (2)剑指点法:食、中二指伸直成剑指状,其余动作要领同中指点法,利用肩、臂、腕的力量,以食、中二指指端相并点按穴位。

    (3)拇指屈指点法:术者握拳,腕部稍尺偏,拇指指腹紧靠食指中节背侧,以屈曲的拇指指间关节突起部点按穴位,又称握拳点法。

    (4)食指屈指点法:术者握拳,用拇指尺侧缘抵住食指端,以屈曲的食指近端指间关节突起部点按穴位。

    动作要领

    (1)操作时应着力固定,不得滑移。力量由轻渐重,再渐减力,切忌暴力戳按。

    (2)临床上应视病人的体质、病情而选择施术手法和施力大小,一般以局部酸胀为宜。

    临床运用

    点法较按法刺激强而持续时间短,其特点是刚柔相济、轻巧有力、深透性强,临床应用广泛,适用于全身各部穴位,具有开通闭塞、补泻经气、调和阴阳、通络止痛等作用。

    3.压法

    操作要求

    (1)指压法:以拇指或食、中、无名三指指腹着力于施治部位,沉肩,屈肘,悬腕,以肩、臂、腕发力达指腹,由轻渐重深压而抑之,压而不动,提则轻缓。

    (2)掌压法:以单手或双手掌叠放于施治部位,上身前倾,合腕臂之力出轻渐重深压而抑之,压而不动,提之轻缓。

    (3)肘压法:术者上身前倾,沉肩,屈肘约140,以肘尖尺骨鹰嘴突部着力于体表,躯干和上肢同发力,垂直向下按压,压而不动,使力透筋骨。

    动作要领

    (1)着力部位应吸定,不可滑动,力宜深沉,均匀持久,忌用暴力、蛮力。

    ⑵胸壁禁用单指压法,可用掌压法和多指压法,力量不宜太大,以免损伤软组织或造成助骨骨折。

    (3)肘压法刺激强烈,多用于身体强壮者、肌肉丰厚处,年老体弱者及小儿禁用。

    临床运用

    压法具有疏经通络、开通闭塞、活血止痛、解痉展筋、镇惊安神、祛风散寒等作用。其中指压法多用于全身经穴;掌压法多用于腰背、胸胁及脘腹部;射压法主要用于腰、臀及大腿部。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

    登录

    WordPress后台-外观-小工具 进行配置小工具

    帖子间隔 侧栏位置:
    推拿手法 推拿手法 关注:0 内容:119

    挤压类按摩手法(二)

  • 查看作者
  • 打赏作者
  • 渡劫
    官方

    4.掐法

    操作要求

    (1)沉肩,屈肘,腕关节伸直,虎口张开,拇指指间关节屈曲约90或伸直。

    (2)前臂静止用力,拇指爪甲着力,掐压施治部位。

    动作要领

    (1)用力持续平稳,由浅入深,由轻渐重,不可使用暴力。施术时不可揉动,以免损伤皮肤。

    (2)若用于急救,则要突然用力,快速掐取,至病人恢复神志为止。

    临床运用

    掐法属强刺激手法,适用于头面部及四肢经穴,如人中、素廖、内关、老龙等。本法具有开窍醒脑、回阳救逆、镇惊安神、行气通络等作用,主治昏迷、惊厥、休克、中暑、惊风、癔病、癫痫发作等危急病症。

    5.捏法

    操作要求

    (1)拇食指捏法:术者虚掌,将两手食指屈曲,以食指中节背侧紧触皮肤,拇指在前与食指相对捏起皮肤,随捏随提并捻转,两手交替循序前移。

    (2)拇食中指捏法:术者将两手拇指桡侧偏峰紧贴皮肤,与食、中指相对捏起皮肤,随捏随提,捻动前移。

    动作要领

    (1)着力均匀柔和,持续连贯,中途不可停顿,不可斜行,以防动伤别经。

    (2)在头颈部操作时,一般不作捻转移动,仅提捏一些穴位。

    临床运用

    捏法是一种较为柔和的手法,适用于头颈、背腰及四肢,以小儿脊柱两侧为多用,称为捏脊。本法具有调和阴阳、培补元气、健脾和胃、疏通经络、行气活血等作用,也常用于小儿保健按摩。

    6.拿法

    拿法分为二指拿法、三指拿法和五指拿法。

    操作要求

    (1)沉肩,垂肘,肘关节微屈,腕关节自然掌屈。

    (2)以拇指和食、中二指或其余四指指腹相对着力,前臂静止性发力,以腕关节和掌指关节的协调活动为主,拇指和其余手指对称用力,进行提拿。

    动作要领

    (1)不可屈曲指间关节,而以指端用力,避免钳子样动作。

    (2)动作沉稳缓和,均匀有节律,力度适中,由轻渐重。

    临床运用

    拿法刺激较强,适用于颈项、肩背、腰臀及四肢肌肉丰厚处,具有疏经通络、宣通气血、祛风散寒、解痉止痛、开窍醒神等作用。如拿肩井可宣通上下气血,重拿可使病人微微汗出,以发汗解表。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

    登录

    WordPress后台-外观-小工具 进行配置小工具

    推拿手法 推拿手法 关注:0 内容:119

    挤压类按摩手法(三)

  • 查看作者
  • 打赏作者
  • 渡劫
    官方

    7.捻法

    操作要求

    用拇指和食指指腹相对夹投一定部位的皮肉肌筋或关节部位,以两指的合力对称搓揉捻动,上下往返,检而滑动。

    动作要领

    ⑴动作灵活有节律,着力均匀和缓,速度适中。

    (2)施术时可借助按摩介质以润滑皮肤,避免损伤。

    临床运用

    捻法刺激较轻,适用于手指、足趾小关节及浅表肌肤处,具有疏通皮部、通经活络、行气理血、通利关节、祛风止痛及软坚化结等功效。本法可用于治疗关节损伤、局部皮神经炎、局部麻木酸痛、局部粘连及肌肉萎缩等病症。

    8.弹拨法

    操作要求

    以拇指指端着力,其余四指附着于施治部位,亦可以食、中二指着力。将着力的指端深按于施治的肌筋缝隙之间或肌筋的起止点,先轻后重,均匀有力地弹而拨之,如弹拨琴弦。

    动作要领

    (1)手法深沉有力,以病人能耐受为度。

    (2)本法刺激较大,不可反复使用,术后应用轻柔手法以松弛肌肉。伤筋部位禁用。

    临床运用

    弹拨法刺激较大,适用于全身肌筋丰厚处,具有舒展肌筋、松弛痉挛、行气活血、松解粘连、消炎镇痛、通经活络等作用。

    9.踩跷法

    操作要求

    (1)病人俯卧或仰卧于特制的踩床上,适当部位垫以软塾,术者双臂或腋部架于特制的踩床横梁上,以控制自身重量。

    (2)术者双脚或单脚根据不同的治疗部位,控制用力的轻重和变换不同的踩踏术势,先轻后重地在治疗部位上进行踩压。

    (3)採跷法是以脚进行操作的一种手法,根据用脚部位和着力方式的不同可分为拇点法、跟蹬法、跟蹂法、足心蹉法、沉压法、顿按法、足振法等数十种术势,各式动作与相应手法相似,可根据术者的操作需要和习惯选择使用。

    动作要领

    1.本法刺激量较大,操作时应避免暴力踩踏。

    2.应根据病人的病情和体质选择不同的操作部位、踩踏术势、操作顺序和施力大小。

    临床运用

    踩跷法刺激量较大,多用于体格强壮者,适用于腰背及四肢部。踩跷法具有舒筋通络、行气活血、解痉止痛、破瘀散结等作用。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

    登录

    WordPress后台-外观-小工具 进行配置小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