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火针 火针 关注:0 内容:70

    火针疗法的进针方法

  • 查看作者
  • 打赏作者
  • 渡劫
    官方

    (1)点刺法

    火针疗法的进针方法


    火针疗法的进针方法


    点刺法即将针烧红后迅速刺入选定部位,这是常用的火针针刺方法。其他针刺方法亦是以点刺法为基础的,只是针刺深度、用针密集程度和所刺部位不同而定。当需要辨证取穴或针刺经穴、奇穴或针刺压痛点时,多采用点刺法,主要用以缓解疼痛及用于治疗脏腑疾患等全身性病证。

    (2)密刺法

    火针疗法的进针方法


    密刺法用火针密集刺激病灶局部的一种方法,每针之间相隔1cm左右。针刺深度以针尖透过皮肤病变组织,而刚接触正常组织为宜。一般以应视病损病变的皮肤厚薄来选择针具,皮肤厚硬则选用粗火针。此法常用于治疗增生、角化性皮肤病如神经性皮炎等。

    (3)散刺法

    火针疗法的进针方法


    散刺法用火针疏散的点刺病灶局部的一种方法。一般每隔1.5cm刺一针。多选用细火针浅刺,可疏通局部气血,用于治疗麻木、瘙痒、拘挛、疼痛等。

    (4)围刺法

    火针疗法的进针方法


    围刺法用火针圃绕病灶周围进行针刺方法,进针间隔以1-1.5cm为宜,进针深浅应视病灶深浅而定。此法以中粗火针为宜,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多用于治疗皮科、外科疾患如:带状疱疹、臁疮等。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

    登录

    WordPress后台-外观-小工具 进行配置小工具

    帖子间隔 侧栏位置:
    火针 火针 关注:0 内容:70

    火针疗法的出针方法

  • 查看作者
  • 打赏作者
  • 渡劫
    官方

    (1)快刺法

    快刺法是进针至适当深度后迅速将针提起,此法进针、出针速度快,疼痛很轻,针后局部常有灼热感,有时还向远端扩散,可温阳散寒、激发经气、行气活血。此法作为常用,上述所说点刺、荆刺、散刺等均可采用。

    (2)慢刺法

    慢刺法指火针刺入一定深度后,留针3-5分钟,然后出针。留针期间,可施行提插、捻转等针刺手法。此法常用于淋巴结核、肿瘤、囊肿等各种坏死组织和异常增生类疾病。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

    登录

    WordPress后台-外观-小工具 进行配置小工具

    火针 火针 关注:0 内容:70

    火针疗法的特殊针法

  • 查看作者
  • 打赏作者
  • 渡劫
    官方

    (1)烙熨法

    在施术部位表面轻而稍慢地烙熨,多使用平头火针或??针,用于色素痣、老人斑、白癜风等疾病的治疗,亦可用于治疗体积较小的疣、赘等赘生物。

    (2)割治法

    多使用三棱火针或火铍针,将其烧红后迅速进行割治,多用于治疗外痔或赘生物较大者。割治时勿损伤正常皮肤组织。因创伤较大,应防止术后感染。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

    登录

    WordPress后台-外观-小工具 进行配置小工具

    火针 火针 关注:0 内容:70

    火针疗法的适应证

  • 查看作者
  • 打赏作者
  • 渡劫
    官方

    火针具有悠久的历史,其特点是将针体烧红后剌入人体一定穴位或部位,达到祛除疾病的目的,《素问调经论》指出:“病在筋,调之筋,病在骨,调之骨,燔针劫剌”。其中提到火针的适应证有四种,即痹证、寒证、经筋证、骨病。现代临床火针广泛用于内科、外科、妇科、皮肤科和五官科等各科诸多疾病,而且见效快、疗效高。

    外科:急性乳腺炎、乳腺增生、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下肢静脉曲张、多发性鸡眼等;

    骨科:颈椎病、落枕、强直性脊柱炎、棘上韧带损伤、肌筋膜炎、腰椎间盘突出症、慢性腰肌劳损、肩周炎等;

    皮肤科;如疣、湿疹、带状疱疹、白癜风、神经性皮炎等;

    内科:支气管炎、慢性胃炎、偏头痛、面神经炎、面肌痉挛、坐骨神经痛、三叉神经痛等;

    妇科及男科:如痛经、月经不调、外阴白斑、男性前列腺炎等;

    眼科及五官科;如麦粒肿(睑腺炎)、急性结膜炎、鼻炎、慢性咽炎、口腔溃疡等。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

    登录

    WordPress后台-外观-小工具 进行配置小工具

    火针 火针 关注:0 内容:70

    火针疗法的优势

  • 查看作者
  • 打赏作者
  • 渡劫
    官方

    火针疗法具有成本低、见效快、疗程短、安全性高的特点与优势。

    在局部方面,火针可温通经络,加速局部气血运行,改善微循环,使瘀结得消、寒湿得散、热毒得泻、疼痛得除。因此,临床上采用火针局部取穴治疗各种疮痈、瘰疬、带状疱疹等,效果既快又好。

    在整体方面,火针焠刺之后,通过局部刺激和经络的传导感应,能够调节人体的气血、津液、阴阳、气机,既恢复人体脏腑功能活动,又能使阴阳相对平衡。如不少人局部或全身疼痛,其原因主要是寒邪之气引起疼痛,而火针所具有的热力可溫其经脉,鼓动人体阳气上升,从而达到驱散寒邪、调和脉络的功效,使疼痛自止。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

    登录

    WordPress后台-外观-小工具 进行配置小工具

    火针 火针 关注:0 内容:70

    火针疗法的禁忌证

  • 查看作者
  • 打赏作者
  • 渡劫
    官方

    1、过度饥饿、劳累、精神紧张者暂不用火针。

    2、高血压病、糖尿病、心脏病患者及抵抗力低下者慎用火针。

    3、孕期及经期妇女禁用火针。

    4、血友病及有出血倾向者禁用火针。

    5、面部、大血管及重要脏器周围慎用火针。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

    登录

    WordPress后台-外观-小工具 进行配置小工具

    火针 火针 关注:0 内容:70

    火针疗法的注意事项

  • 查看作者
  • 打赏作者
  • 渡劫
    官方

    1、做好思想准备,消除紧张情绪。

    2、自己畏惧火针者不宜施术于人。

    3、对于体弱或敏感者,刺激量不宜过度。

    4、注意用火安全,防止灼伤。

    5、针刺后忌食生冷辛辣、鱼虾等发物。

    6、保持针孔清洁干燥、一日内禁止洗浴。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

    登录

    WordPress后台-外观-小工具 进行配置小工具

    火针 火针 关注:0 内容:70

    火针疗法的起源及历史

  • 查看作者
  • 打赏作者
  • 渡劫
    官方

    火针起源于冶炼技术成熟之后,已有数千年历史,我国最早的医学专著《黄帝内经》中就有关于火针的记载。我国古代医家们结合艾灸、火法、熨法等温通疗法的特点,创造性的发明了火针疗法,经历代医家的研究和临床实践,不断改进和完善,现已成为针灸疗法中一支独特的实用技术。

    (1)秦汉时期,奠定了火针疗法的应用基础

    《灵枢九针十二原》:“镵针、圆针、??针、锋针、铍针、员利针、毫针、长针、大针”。关于大针的描述:“九曰大针,长四寸一尖如挺,针锋微圆”此处大针即为“火”字之误,火针针具要求针体粗大,针尖微圆,否则易使弯曲、折断,达不到治疗目的。在火针疗法的适应证方面,《灵枢官针》提出:“刺燔针则取痹也”'《灵枢.经筋》“焠刺者,刺寒急也,热则筋纵不收,无用燔针”,明确指出火针适用于寒邪为主的寒痹等证,而对于热邪所致的痹证则是其禁忌。在操作方法上,《灵枢经筋》:“治在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腑”指出火针的取穴及针刺方法。从体质方面,《灵枢寿天刚柔》:“刺寒痹内热奈何?伯高答曰:‘刺布衣者,以火埣之;刺大人者,以药贵之’。”揭示了火针疗法适用于体质强壮者。

    至汉代,火针疗法在临床上应用已相当广泛,在《伤寒论》中对火针疗法的禁忌及误治后的处理措施进行了详细描述。如关于使用火针的禁忌及误用后的后果有“太阳伤寒者,加温针必惊也”“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若被火者,微发黄色,剧则如惊痫。”“阳明病被火,额上微汗出而小便不利者,必发黄”,甚至可出现神志变化,如“阳明病,脉浮而紧,咽燥口苦,腹满而喘,发热汗出,不恶寒,反恶热,身重。若发汗则躁,心愤愤反诺语。若加温针,心忧惕,烦躁不得眠。”在误用火针后出现变证时也提出了相应措施,如“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复加烧针者,四逆汤主之”“伤寒脉浮,医者以火迫劫之,亡阳,必惊狂。卧起不安者,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主之”。

    (2)晋代,始有“火针”称谓

    陈廷之《小品方》中记载:“初得附骨疽,若失时不消,成脓者,用火针、膏、散,如治痈法也。”其后各典籍中也多以“火针”为名。一直沿用至今。这一时期强调了火针适应证为“痹证”和“寒邪”,强调应用火针应该考虑体质因索,《针灸甲乙经》提到:“故用针者,不知年之所加,气之盛衰,虚实之所起,不可以为工矣”。

    (3)隋唐时期

    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用针略例篇第五》中正式提出“火针”这一名称,并对于火针操作技巧、适应证、禁忌证等进行了论述。例如,火针针刺时“务在猛热,不热即于人有损也。”对于火针的适应证.突破了火针治疗寒证的界限,将火针应用于外科痈疽、瘰疬等证。如《备急千金要方》;“痈有脓便可破之,令脓易出,用铍针,脓深难见,肉厚而生者用火针”,“诸漏结核未破者,火针使着核结中,无不瘥者”,“治酒醉牙齿涌血出方,烧针令赤,注血孔中止。”另外,对于内科黄疽、风眩等也可用到火针,如《备急千金要方》“使人中穴火针,治走马黄疽疫通身并黄,语音已不转者”'《备急千金要方风眩》卷十四“夫风眩之病–困急时但度灸穴,使火针针之,无不瘥者,初得,针竟便灸,最良。”指出对于因风而起的眩晕,用火针可息风解郁。另外,提出巨阙、太仓、上下管等禁火针的穴位。

    (4)宋代以后,火针疗法已趋于成熟,治疗适应证又有所发展

    病位上,由属于经筋、关节、痹证等筋骨病证,扩展到治疗内脏疾患。如王执中在《针灸资生经》详细描述了心腹痛、哮喘、腹寒热气、腰痛、尸厥、膝肿等多种病症的火针治疗过程。对于心腹痛、腰痛、喘、腹寒热气等症,多用浅刺针法,强调在病处“以火针微刺之”、“微刺诸穴”。如治心腹痛“令女儿各以火针微针之,不拘心腹,须臾痛定”,又如治哮喘“只缪刺肺俞,不缪刺他穴”。对于脚卒肿则以刺血法,“以针置于火中令热,于三里穴,刺之微见血,凡数次,其脚如失”,对于此法目前临床应用较少。

    (5)明清时期,火针疗法逐渐成熟和完善

    治疗范困包括外科、内科、口腔科、眼科等,但以外科疾病居多。高武《针炎聚英火针篇》对火针的烧针方法、针热程度、进针方向及刺法、针眼的护理、适应证、禁忌证及火针的功效等做了系统总结,是自《黄帝内经》以来对火针最系统最全面的论述,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经验。如《针灸聚英火针篇》载有:“凡治瘫痪,尤宜火针易功效,着风、湿、寒三者,存于经络不出者,宜用火针,以外发其邪,针假火力,功效甚于气针也。破痈坚积结瘤等,皆以火针猛热可用。”对于火针应用的禁忌提出“人身之处,皆可行针,面上忌之”及“大醉之后,不可行针”,夏季“切忌妄行火针于两脚内及足”等论述。在此时期除《针灸聚英火针篇》外,许多医籍如《针灸大成》、《外科枢要》、《外科理例》、《本草从新》、《重楼玉钥》等均有火针疗法的记载。明代薛己的《外科枢要》记载了火针治疗流注、附骨疽等,有助于排脓、敛口、生肌;陈实功的《外科正宗》详细记载了火针治疗瘰疬、便毒等病。

    清朝后期,由于清政府于1822年在太医院取消了针灸科,医学界出现重灸轻针的倾向,火针疗法的发展也受到一定影响。

    新中国成立以来,火针疗法的应用有了新的发展,其治疗病证涉及内科、外科、皮肤科、妇科、耳鼻喉科、口腔科及眼科等,并出现了电火针、电热针等新型火针工具。但如何系统搜集和整理几千年来火针疗法的独特而宝贵治疗经验,让火针这一古老而又传统的治疗方法得到更好的临床应用,则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

    登录

    WordPress后台-外观-小工具 进行配置小工具

    火针 火针 关注:0 内容:70

    火针疗法的治疗间隔

  • 查看作者
  • 打赏作者
  • 渡劫
    官方

    关于火针治疗间隔时间,明代针灸医家高武在《针灸聚英》中记述孙思邈的话云:“凡下火针,须隔日一报之”意为火针治疗须隔日治疗一次。但在实践中火针治疗间隔不但取决于患者的病情,还与使用针具的粗细有一定的关系,其主要标志是针孔恢复的程度。正常情况下,使用较细直径的针具,火针针孔恢复24小时后,就可进行下一次的治疗。但如果使用较粗直径的针具,就应加长治疗间隔,以便针孔的恢复。如果针刺部位水肿,针孔有渗出物或是出血,针孔的恢复就会缓慢得多,针刺的间隔就会更长,甚至1周只治疗1-2次。因此,在治疗间隔上视病情及患者的体质而定。

    总之,这些问题是火针施术在临床中的技术、技巧问题,一般来讲,火针施术者在娴熟掌握了火针技术后,对患者个体进行辨证施治都能恰当处理。为保证火针的安全使用,提高火针疗效,我们建议:施术者在针灸临床中施用火针时,应该提前经过专业火针培训,对火针治疗的规律和方法有一个全面认识后,再使用本规范进行操作。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

    登录

    WordPress后台-外观-小工具 进行配置小工具

    火针 火针 关注:0 内容:70

    火针疗法–独具特色中医针法[图]

  • 查看作者
  • 打赏作者
  • 渡劫
    官方

    火针疗法–独具特色中医针法[图]

    火针疗法是一种利用特殊材质制成的粗针或细针,将针在火上烧红后,迅刺入穴位或部位的治疗方法,既有针的刺激,又有灸的温热作用。和一般的针灸相比,火针治疗疼痛性、寒性疾病优势明显,对囊肿、面瘫等也有很好疗效,因此受到人们欢迎。初次接触针灸的人,心里难免会有点害怕,何况还是烧红的银针。火针能治疗哪些疾病?火针疼不疼呢?本文为您详细解读这种特色疗法。

    火针古已有之

    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对火针疗法的文字记载。《灵枢官针》中称火针为“燔针”、火针疗法为“焠刺”,并提到可治疗痹症(如关节炎)、寒症(如风寒感冒)、经筋症(如筋肉劳损)、骨病。

    在汉代,火针应用已相当普遍。火针疗法发展的鼎盛时期是在明代。当时的代表著作《针灸大成》《针灸聚英》《名医类案》等书中均提到了火针,对火针疗法从针具、加热、刺法到功效和禁忌等都做了全面精细的论述,使火针疗法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有了一定的突破,奠定了火针治病的理论体系。

    清代医家拓展了火针的治疗范围,如名医吴仪洛将火针用于治疗眼科疾病,消除了常人认为火针有危险的偏见外科大家陈实功提出用火针治疗淋巴结核,痰核(如脂肪瘤)吴谦则认为火针能治疗邪气壅于肌肤、关节的疾病。

    经过了历代医家数千年的研究和临床实践,火针现已成为针灸疗法中一支独特的医疗体系。

    火针长什么样

    自20世纪60年代起,国医大师贺普仁在毫针刺法的基础上引入了火针疗法和放血疗法。在20世纪80年代形成“病多气滞、法用三通”的理论,创立了“贺氏针灸三通法”的针灸治疗体系,即以毫针刺法为代表的“微通法”,以火针刺法为代表的“温通法”和以放血疗法为代表的“强通法”,强调多种方法有机结合,对症使用,在临床取得了良好疗效,并且独创了贺氏火针针具。

    火针使用时需先在高温中加热,针体变红后迅速刺入人体一定的穴位或部位,因此要求它的材料应具有耐高温、坚硬挺拔的特点。制作火针的材料不同于一般毫针,采用钨锰合金冷拔成钢丝,再加工成火针。所以火针的针尖不是很锋利,尖而不锐,稍圆钝。因为火针是烧红后刺入皮肤,而且要反复烧灼,同时火针的针柄是隔热的,便于医生持拿,保证稳、准、快地操作。

    因为病人体质不同,症状不同,选择的穴位不同,火针分为细火针、中粗火针和粗火针三种。直径0.5毫米的细火针主要用于面部穴位,因面部神经、血管丰富,痛觉敏感,所以使用细火针可减少痛苦;除面部外,对体质虚弱及老年人也适宜用细火针。中粗火针用于除面部和肌肉组织较薄的部位外的其他穴位或部位。粗火针主要用于针刺发病部位,如腹部肿块、硬块,皮肤肿烂溃疡化脓等。

    火针针法介绍

    点刺法使用的针具以细火针或中粗火针为宜,进针的深度较毫针浅。

    痛点刺法选用中粗火针,进针稍深一些。

    密刺法针刺时的密集程度,取决于病变的轻重,一般间隔1厘米,如病重可稍密,病轻则稍疏。如病损部位的皮肤厚而硬,针刺时可选用粗火针,反之则用中粗火针。针刺的深度以刚接触到正常组织为好,太浅太深都不适宜。

    围刺法所用的针具为中粗火针,每针间隔为1厘米~1.5厘米为宜。针刺的深浅视病灶深浅而定,病灶深针刺深,病灶浅则针刺浅。

    留针即刺入穴位或部位后,需留针1分钟~5分钟,然后再出针。在留针期间,医生可采用各种补泻手法,或仅留针而不行手法,待正气自复。

    火针治疗疼不疼

    有些人虽然用过针灸治疗病痛,但是看到烧红的火针,心里不免紧张,也会有疑问,火针比普通针灸治疗疼么,会留疤么?

    专家介绍:“施针前都要向病人耐心解释火针不痛的道理和治疗效果,消除患者怀疑疗效和怕疼的心理,使他们有信心接受治疗。”

    “火针疗法以快针为主,刺入和出针,整个过程只需要十分之一秒的时间。针刺速度越快,疼痛越轻,疗效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

    登录

    WordPress后台-外观-小工具 进行配置小工具

    器具技法 器具技法 关注:0 内容:157

    火针疗法

  • 查看作者
  • 打赏作者
  • 渡劫
    官方

    火针疗法是将特制的针,针尖用火烧红,迅速刺人人体的一定穴位或部位,以治疗疾病的一种针刺方法。

    火针在《内经》中称为“燔针”、“悴刺”,主要用治筋骨痹痛之证。其后有称其为“烧针”、“白针”等,治疗范围也扩大到了外科、内科等多种疾患。近些年来由于其独特的治疗效果,越来越受到了有些学者的重视。其中贺氏《针法针具》一书对火针看较详细的论述,可以参考。

    【操作方法】

    一、针具

    火针一般是用钨锰合金钢丝拉制而成的,也可用较粗的不锈钢针。大都由医师自制。常用火针分为粗(直径1.1mm或以上)、中(直径0.8mm)、细(直径0.5mm)三种型号。还可根据不同用途做成平头、多头、刀形头等多种类型。

    近些年还有一些特制的火针,如弹簧式火针以及各种电火针。

    粗火针主要用于针刺病灶局部,以治疗外科疮痈、痰核、瘰疬等各种疾患;中火针除面部穴位及肌肉菲薄部位外,身体其他部位穴位都可用中火针;细火针主要用于面部,以及体弱、老幼的患者。

    二、操作

    1.选穴与定穴火针选穴除了与毫针选穴的基本规律相同而选择有关的经穴以外,多选阿是穴(压痛点、异常反应点等)以及病灶的局部。并要求选穴少而精。穴位选择好以后,体位固定,在消毒针刺前,要进行穴位标记,一般都甩拇指指甲掐压“十”字,以保证准确刺入。

    2.消毒定好穴位后,先用2%碘酒棉球,再用75%酒精棉球消毒。

    3.烧针与针刺一般用酒精灯点燃,左手端灯,右手持针,针尖向着针刺部位,将针尖与针体伸入火外焰,根据针刺需要,来决定烧红的长度。一般是从针体向针尖烧,以针通红发白为度。针红为火针操作的关键步骤之一。正如古人云:“灯上烧令通红,用方有功。若不红,不能祛病,反损于人。”

    当针烧红后要迅速、准确刺入标定点,再快速拔出,整个过程大约只需1/10秒。

    4.针刺深度与方向针刺深度要根据病情以及针刺部位的组织结构等情况来定。一般而言,痰核、瘰疬、窦道等要刺入其核心或基底,皮肤表皮疾患则刺深未过皮肤;如刺四肢、腰腹以及肌肉丰厚处可以刺达0.5~1寸;而面部、背胸部位则浅到1~2分深。大都采用与皮肤呈90*的直刺法,以及与皮肤呈45。的斜刺法。

    5.留针与出针已如前述,火针大都不留针,快入而即出,但有些疾病也可留针,如火针刺淋巴结核,需留针1~2分钟,以清除消化干酪样坏死组织;又如远端穴位治疗疼痛性疾患时,也需留针5分钟左右,但留针时间都短于毫针。火针起针时医生要手持消毒干棉球,以防出血(尤其在针刺局灶性皮损增厚的皮肤病时,往往会出血)。出针时不摇大针孔,可迅速按压针孔,以减轻疼痛。针孔无需特殊处理。

    6.疗程与针刺时间火针治疗大都以3~5次为1疗程,疗程间隔l周左右。每2~3天针刺1次。但疗程与针刺时间都要视病情与身体状况而定。

    【主治病症】

    一、胃下垂、胃脘痛、泄泻、脱肛

    用细火针疗法。胃下垂、胃脘痛取中脘、足三里;泄泻取天枢、上巨虚;脱肛取百会、长强、承山、大肠俞。

    二、肩关节周围炎、冈上肌腱炎、肱骨外上髁炎、腕管综合征、急慢性腰骶关节劳损、梨状肌综合征、膝关节增生性关节炎、跖筋膜劳损以上属寒湿型,久病顽症者用火针疗法。肩部取肩龋、肩髂、牖腧;肘臂取曲池、合谷;腕部取外关;背脊取水沟、身柱、腰阳关;髀部取环跳;股部取秩边;膝部取犊鼻;踝部取申脉、照海。

    三、带状疱疹、神经性皮炎、湿疹

    用火针疗法。取病变局部或周围。

    四、结核性淋巴结炎

    用细火针疗法。肿块结节型未化脓者,于最早出现或最大结节肿块的上中下各刺1针,快刺急出,刺入核心;肿块已化脓未溃者,用粗柄火针直

    |


    1
    2
    >
    >>
    >>|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

    登录

    WordPress后台-外观-小工具 进行配置小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