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保婴撮要 保婴撮要 关注:0 内容:220

    黄疸

  • 查看作者
  • 打赏作者
  • 渡劫
    官方

    黄疸

    经曰∶中央黄色,入通于脾,故黄胆者,脾之色也。夫人身之神,贵于藏而默用,见于外则内虚矣。其症皆因脾气有亏,运化失职,湿热留于肌肤,发而为疸。钱仲阳所谓身痛背疆,二便涩滞,遍身面目爪甲皆黄是也。小便褐色者难治。疗法宜固脾为先,如专用克伐宽中澹泄利水之药,则鲜有不至危者矣。若初生及百日半年之间,不因病而身黄者,胃热苔黄也。

    腹大食上为脾疳,兼作渴饮冷者,用泻黄散。小便不利者,茵陈汤。病后发黄,肢体浮肿者,用白术散。清便自调,肢冷嗜卧者,益黄散。身淡黄白者,调中丸及补中益气汤加茵陈。

    身热膈满,肌肤面目皆黄者,加减泻黄散。辨其所以∶若闭目壮热,多哭不已,大小便赤涩,口中热气者,乃妊娠浓味贻毒之候也,母子并服生地黄汤,仍忌酒面五辛热物。设不自慎,误伤脾土,急则变为惊风吐泻,缓则肢体浮肿,小便不利,眼目障闭,多成疳疾矣。又有脾虚发黄者,当于脾胃中求之。

    治验一小儿旬日内,先两目发黄,渐及遍身,用泻黄散一服而瘥。

    一小儿生旬日,面目青黄,此胃热苔黄也,用泻黄散,乳调服,少许即愈。后复身黄吐舌,仍用前药而安。

    一小儿因乳母食郁而致饱胀咽酸,遍身皆黄,余以越鞠丸治其母,泻黄散治其子并愈。

    一小儿患前症,服五苓散、消食丸之类,其黄不退,作渴饮汤,腹膨少食,余谓胃气虚,津液少,故喜饮汤;脾气虚,故腹胀少食也,先用白术散渐愈,又用补中益气汤而痊。

    一小儿饮食不调,腹胀身黄,小便金色,杂用自治之剂,作渴饮水,余谓胃气实热。先用泻黄散二剂,其渴顿止,用栀子柏皮汤,其黄亦退,用白术散而饮食进。

    茵陈汤治阳明病,发热汗出者,此为热越不能发黄也。但头汗出至颈而还,小便不利,渴饮水浆,此瘀热在里而发黄也,或伤寒七八日,小便不通,腹微黄,身黄如橘色者。

    茵陈蒿(嫩者一两) 大黄(三钱半) 栀子(大者三枚)

    上每服一钱,水煎服。

    犀角散治黄胆,一身尽黄。

    犀角(一两) 茵陈 葛根 升麻 龙胆草(酒炒) 甘草 生地黄(各半两) 寒水石(三钱)

    上每服三钱,水煎服。一方栝蒌根汁,和蜜服。

    小半夏汤治黄胆,小便色不变,自利腹满而喘者,不可除热,热去必哕。

    半夏(汤洗七次)

    上每服二三钱,姜三片,水煎服。

    消食丸治胸膈气痞,乳食不消,身后黄者。(方见呕吐乳)

    茵陈五苓散即五苓散加茵陈。每服一钱,温水调下,日三服。

    导赤散(二方见五淋)

    越鞠丸(方见天钓)

    承气汤

    小柴胡汤(二方见痉症)

    调中丸(即理中丸,方见冷泻)

    平胃散(方见脾胃虚冷)

    使君子丸(方见蛔虫)

    益黄散(方见脾脏)

    地黄汤(即济生地黄汤)

    白术散(方见积滞)

    四味肥儿丸(方见呕吐)

    泻黄散(方见脾脏)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

    登录

    WordPress后台-外观-小工具 进行配置小工具

    帖子间隔 侧栏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