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中医食疗 中医食疗 关注:0 内容:480

    茯苓食疗便方

  • 查看作者
  • 打赏作者
  • 渡劫
    官方

    茯苓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干燥菌核。寄生于松科植物赤松或马尾松等树根上。其性甘、淡,平。功能利水消肿,渗湿健脾,宁心安神。临床可用于治疗各种水肿、脾虚诸证及心悸失眠等。而其健脾安神之功尤为重要。

    中医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脾胃生理功能正常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可决定一个人后天的生长发育状况以及体质的强弱等。脾胃为“化生之源”,若脾胃虚弱,则“百病丛生”。茯苓有助长寿,其健脾之功当不可没。

    由于茯苓性味平淡,“补而无碍胃之虞,利而无伤津之忧。”因此可长期应用。茯苓无论虚实之症都可使用,是其安神的一大特点,也是其它许多药物所不可替代的,故对一般的失眠症都有改善作用。

    现代研究表明,茯苓煎剂、糖浆剂、醇提取物、乙醚提取物,分别具有利尿、镇静、抗肿瘤、降血糖、增加心肌收缩力的作用。茯苓多糖有增强免疫功能的作用,据近年国外试验表明,茯苓多糖对小鼠肉瘤-180抑制率达96.88%,茯苓乙醇提取物对小鼠腹水型肉瘤S-180有抑制活性。茯苓有护肝作用,能降低胃液分泌、对胃溃疡有抑制作用。临床常用于治疗脾虚湿盛而致的水肿、小便不利、失眠健忘多梦等证。

    食疗便方

    【失眠】取茯苓50克 ,水煎2次,共取汁100毫升左右,分2次服用,分别于午休及晚睡前半小时各服1次。1个月为1个疗程。服药期间停用一切镇静剂,禁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水肿】用茯苓制成含量为30%的饼干,成人每次食8片(每片含生药3.5克),每日3次,儿童减半。

    【婴儿腹泻】将茯苓研为细末,每次服0.5~1克,每日服3次。临床用于治疗婴幼儿腹泻。

    【风湿关节炎】茯苓50克,防己30克.牛膝30克,煎3次去渣留汁,猪脚一斤炖之,分两餐食,连服7天。

    【心源性水肿】茯苓50克,黄芪30克,大腹皮20克,泽泻20克,赤小豆30克,水煎3次,去渣留汁,将药汁与大米50克煮粥,三餐食之,连服2个月。

    【带下】茯苓粉、车前子各30克,粳米60克,白糖适量。先将车前子(纱布包)加水300毫升,煎半小时弃去药滓。再加入粳米、茯苓粉和适量水,共煮粥,粥成时加白糖适量。每日空腹服2次。功能利水渗湿,清热健脾。适用于湿热带下。注意:孕妇不宜用。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

    登录
    帖子间隔 侧栏位置:
    中医食疗 中医食疗 关注:0 内容:480

    茯苓食疗保健方

  • 查看作者
  • 打赏作者
  • 渡劫
    官方

    我国在公元前三四世纪就有茯苓的记载,如《诗经》中就有“采苓,采苓,首阳之巅”之句。宋代的黄庭坚、苏东坡,清代的曹雪芹等都对茯苓有所赞美。黄庭坚誉其“长松林下得灵根……略为清歌驻白云”。

    茯苓是寄生在松科植物赤松或马尾松树根上的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干燥菌核,异名云苓、白茯苓、松苓。其味甘、性平,入心、脾、肺三经。有渗湿利水、益脾和胃、宁心安神、开心益智、安胎止渴之功,可治小便不利、痰饮咳逆、心悸失眠、泄泻、遗精、淋浊、消渴等症。

    现代研究发现,茯苓所含茯苓多糖能显著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并可提高抗癌药物疗效;有缓慢而持久的利尿作用,可促进钠、钾、氯的排泄,以茯苓为主的五苓散能提高渗透压调节点的活性,促进水肿局部的吸收。还有镇静作用,可降低胃酸、血糖。常用食疗和保健方法如下:

    山药茯苓包子 山药粉、茯苓粉各200克,面粉500克,白糖300克,食用碱、猪油、果料适量。将山药粉、茯苓粉放入碗中,加适量水调成糊状,蒸30分钟,加猪油、白糖、果料,调成馅状。将面粉发酵,放入适量食用碱,把馅包入面皮中,做成包子,蒸熟即可食用。具有益脾和胃、补气固精之功。可用于脾胃虚弱、食欲不振、遗尿尿频等病患者,健康人常食能增强体质,防病延年。

    百龄丸 云茯苓、炒白术、制香附各150克,甘草梢、川贝母、建泽泻、粉丹皮、鹿角粉各50克,潞党参、广陈皮、西当归、杭白芍、枳壳各100克,马钱子(制)15克,共碾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3克,每服2丸,每天两次温水送下。本方有双补气血、健身益寿之功。主治诸病百损、五劳七伤、新久喘咳、劳伤吐血、头晕目眩、耳鸣心悸、食欲不振。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