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中药方剂D 中药方剂D 关注:0 内容:2447

    豆蔻丸

  • 查看作者
  • 打赏作者
  • 渡劫
    官方

    豆蔻丸–《妇人良方》卷八

    【处方】肉豆蔻(面裹煨香)不以多少。

    【制法】上为细末,入陈米白饮捣,为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脏寒,泄泻不止,服诸药无效。

    【用法用量】空心煮粟米饮吞下100丸。

    【摘录】《妇人良方》卷八

    豆蔻丸–《杨氏家藏方》卷十八

    【处方】肉豆蔻(面裹煨香)1两,草豆蔻(去壳)1两,草乌头3枚(烧灰留性)。

    【制法】上为细末,煮面糊为丸,如黍米大。

    【功能主治】小儿风冷搏于肠胃,飧泄不止,不思乳食。

    【用法用量】每服10丸,乳食前煎萝卜汤送下。

    【摘录】《杨氏家藏方》卷十八

    豆蔻丸–《圣济总录》卷五十一

    【处方】肉豆蔻(去皮,炮)1两,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蓬莪术(炮)1两,天麻(酒浸,炙)1两,木香半两,槟榔(锉)半两,干蝎(去土,炒)半两,硵砂(别研)1分。

    【制法】上为细末,入研了药拌匀,酒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肾脏虚损,久积风冷,脐腹胀满,疼痛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20丸,温酒送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五十一

    豆蔻丸–《圣济总录》卷六十二

    【处方】肉豆蔻仁1两,京三棱(炮)1两,蓬莪术(炮)1两,青橘皮(汤浸,去白,焙)1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焙)1两,桂(去粗皮)1两,槟榔(锉)半两,木香半两,牵牛子(4两,半生半熟,取末)2两。

    【制法】上为末,以枣肉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五膈气痞闷,腹胁胀满。

    【用法用量】每服20丸,食后生姜汤送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六十二

    豆蔻丸–《普济方》卷二○二引《仁存方》

    【处方】肉豆蔻(炮)半两,丁香半两,陈皮半两,良姜1两,藿香1两。

    【制法】上为末,枣肉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吐痢不定,心烦燥渴。

    【用法用量】每服20丸,加至30丸,姜汁、米饮送下。

    【摘录】《普济方》卷二○二引《仁存方》

    豆蔻丸–《活幼心书》卷下

    【处方】肉豆蔻3钱,南木香3钱,缩砂仁3钱,白龙骨5钱,诃子肉5钱,赤石脂7钱半,枯白矾7钱半。

    【制法】上除木香不过火,余六味锉、焙,仍同木香为末,稠煮面糊为丸,如麻仁大。

    【功能主治】患痘疮,脾虚作泻。

    【用法用量】本方改为饼剂,名“豆蔻饼”(见《医统》)。

    【摘录】《活幼心书》卷下

    豆蔻丸–《鸡峰》卷十四

    【处方】肉豆蔻半两,丁香半两,良姜1两,藿香叶1分。

    【制法】上为细末,用枣肉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霍乱吐泻不定,烦渴躁热。

    【用法用量】每服20-30丸,温生姜、米饮送下。

    【摘录】《鸡峰》卷十四

    豆蔻丸–《症因脉治》卷一

    【处方】草豆蔻、吴茱萸、益智仁、青皮、姜黄、麦芽、神曲、半夏、甘草。

    【功能主治】内伤积冷,胃脘作痛。

    【摘录】《症因脉治》卷一

    豆蔻丸–《普济方》卷二一一

    【处方】木香、赤石脂、干姜、砂仁、厚朴、肉豆蔻各等分。

    【制法】上为末,醋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脾胃虚弱,脏腑频滑,下痢赤白。

    【用法用量】每服60丸。空心米汤送下。

    【摘录】《普济方》卷二一一

    豆蔻丸–《圣济总录》卷一七三

    【处方】肉豆蔻(去壳)1枚,木香半两,丹砂(研)1分,人参1分,诃黎勒(煨,去核)1分,麝香(研)1分。

    【制法】上为末,用饭为丸,如麻子大。

    【功能主治】小儿疳痢及吐。不吃乳食,四肢瘦弱。

    【用法用量】每服2丸,空心米饮送下,日2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七三

    豆蔻丸–《圣济总录》卷一五六

    【处方】草豆蔻(去皮)1两,白术1两,人参1两半,陈橘皮(去白,焙)1两,半夏半两(入生姜半两,捣烂,焙)。

    【制法】

    |


    1
    2
    3
    >
    >>
    >>|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

    登录

    WordPress后台-外观-小工具 进行配置小工具

    帖子间隔 侧栏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