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中药方剂C 中药方剂C 关注:0 内容:1807

    川芎柴胡汤

  • 查看作者
  • 打赏作者
  • 渡劫
    官方

    川芎柴胡汤–《治疹全书》卷下引《青囊书》

    【处方】川芎、柴胡、黄芩、茯苓、甘草、当归、陈皮、贝母、山楂、红花子加倍。

    【功能主治】疹后发热依时,久不治成症癖,发热来时,身烧,口渴,少食,烦闷,热过则和,或日发,或间1日2日而发,或数日一发,与疟相似,但不寒耳,久则腹胁中有块,面黄体瘦,胀满少食,与疟母同。

    【摘录】《治疹全书》卷下引《青囊书》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

    登录

    WordPress后台-外观-小工具 进行配置小工具

    帖子间隔 侧栏位置:
    中药方剂C 中药方剂C 关注:0 内容:1807

    川芎茶调丸

  • 查看作者
  • 打赏作者
  • 渡劫
    官方

    川芎茶调丸–《中国药典》

    【处方】川芎120g,白芷60g,羌活60g,细辛30g,防风45g,荆芥120g,薄荷240g,甘草60g。

    【性状】以上八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用水泛丸,低温干燥,即得。

    【炮制】以上八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用水泛丸,低温干燥,即得。

    【功能主治】疏风止痛。用于风邪头痛,或有恶寒,发热,鼻塞。

    【用法用量】饭后清茶送服,一次3~6g,一日2次。

    【注意】孕妇慎服。

    【贮藏】密闭,防潮。

    【摘录】《中国药典》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

    登录

    WordPress后台-外观-小工具 进行配置小工具

    中药方剂C 中药方剂C 关注:0 内容:1807

    川芎茶

  • 查看作者
  • 打赏作者
  • 渡劫
    官方

    川芎茶–《万氏家抄方》卷一

    【处方】紫苏叶(锉碎)、生姜(锉丝)、鲜川芎梗叶(锉碎。如无,用干川芎亦可)、陈皮、鲜菖蒲(用根,锉丝)各等分。

    【制法】作1盒,细茶1盒,于5月5日午时洗干净手收药,与茶拌匀,用厚纸包封,勿令泄气,焙干,瓷瓶收贮。

    【功能主治】感冒风寒,头痛鼻塞,身体拘急,畏风者。

    【用法用量】每服用时,加葱白,用滚汤泡1钟,热服之。汗出即愈。

    【摘录】《万氏家抄方》卷一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

    登录

    WordPress后台-外观-小工具 进行配置小工具

    中药方剂C 中药方剂C 关注:0 内容:1807

    川芎茶调散

  • 查看作者
  • 打赏作者
  • 渡劫
    官方

    川芎茶调散–《中国药典》

    【处方】川芎120g, 白芷60g, 羌活60g,细辛30g,防风45g,薄荷240g,荆芥120g,甘草60g。

    【性状】为暗黄色的粉末;气香,味辛、微苦。

    【炮制】上八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即得。

    【功能主治】疏风止痛。用于风邪头痛,或有恶寒,发热,鼻塞。

    【用法用量】饭后清茶冲服,一次3~6g,一日2次。

    【注意】孕妇慎服。

    【贮藏】密闭,防潮。

    【摘录】《中国药典》

    川芎茶调散–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处方】川芎(四两)、 荆芥穗(四两)、 细辛(去心.一两)、 白芷(一两)、 甘草(一两)、 羌活(一两)、 防风(去芦.一两半)、 薄荷(蜜炙.八两)。

    【功能主治】治诸风上攻,头目昏重,偏正头疼,言语声重。

    【用法用量】上为细末,每服二钱,食后茶清调下,常服清头目。

    【摘录】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川芎茶调散–《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薄荷叶(不见火)八两,川芎、荆芥(去梗),各四两。香附子(炒)八两(别本作细辛去芦一两),防风(去芦)一两半,白芷、羌活、甘草、各二两。

    【炮制】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丈夫、妇人诸风上攻,头目昏重,偏正头疼,鼻塞声重;伤风壮热,肢体烦疼,肌肉蠕动,膈热痰盛,妇人血风攻注,太阳穴疼,但是感风气,悉皆治之。常服清头目。

    【用法用量】每服二钱,食后,茶清调下。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川芎茶调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二

    【别名】茶调散(《世医得效方》卷十)。

    【处方】薄荷叶(不见火)240克, 川芎 荆芥(去梗)各120克,香附子(炒)250克(别本作细辛去芦30克),防风(去芦)45克,白芷, 羌活,甘草(爁)各60克。

    【制法】上药研为细末。

    【功能主治】疏风止痛。主治风邪头痛,或偏或正,或巅顶作痛,作止无时,或见恶寒发热,目眩鼻塞,舌苔薄白,脉浮者。

    【用法用量】每服6克,食后用茶清调下。

    【备注】方中川芎善治少阳经头痛(头项两侧痛),羌活善治太阳经头痛(后脑、前额痛),白芷善治阳明经头痛(眉棱、额骨痛),均为主药;荆芥、薄荷、防风升散上行,疏散上部风邪;香附行气宽中,兼能疏风(现配方多用细辛,祛风散寒止痛),配合荆、防、薄荷,增强疏风止痛之效;甘草和中益气,调和诸药,使升散不致耗气;用茶清调服,乃取茶叶苦寒之性,既能上清风热,又能监制风药过于温燥升散,使之升中有降。诸药合用,共奏疏风止痛之功。按:本方用法,《世医得效方》卷十作”每服6克,葱白、茶清调下;用葱涎调贴两太阳穴,除痛甚者特效。又用朴消少许,吹入鼻中立愈。左痛吹右,右痛吹左。”

    【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二

    川芎茶调散–《局方》卷二(吴直阁增诸家名方)

    【别名】茶调散、茶调汤、川芎茶调饮

    【处方】薄荷叶(不见火)8两,川芎4两,荆芥(去梗)4两,香附子(炒)8两(别本作细辛去芦1两),防风(去芦)1两半,白芷2两,羌活2两,甘草(爁)2两。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清头目。主治偏正头痛,伤风壮热,肢体烦疼,风热隐疹。

    【用法用量】茶调散(《得效》卷十)、茶调汤(《医方类聚》卷八十二引《经验良方》)、川芎茶调饮(《不居集》下集卷二)。

    【各家论述】《医林纂要》:薄荷辛寒,轻虚上浮,上清头目之风热,旁搜皮肤之湿热,中去肝胆之虚热,下除肠胞之血热,此用以为君药,所谓“风淫于内,治以辛凉也”。荆芥辛苦温,上行祛头目之风,除经隧之湿,去血中之风湿郁热,此以佐薄荷而为臣。芎穷甘辛,行血中之气,排筋骨之湿,上通巅顶,下彻血海,为厥阴肝经表药;羌活苦辛,此以祛太阳之风热;白芷辛温,此以祛阳明之风热;

    |


    1
    2
    >
    >>
    >>|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

    登录

    WordPress后台-外观-小工具 进行配置小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