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中药方剂B 中药方剂B 关注:0 内容:2475

    白术丸

  • 查看作者
  • 打赏作者
  • 渡劫
    官方

    白术丸–《杂病源流犀烛》卷十七

    【处方】白术500克(土炒,研末),生地250克(饭上蒸熟)。

    【制法】上药捣和,干则少入酒为丸。

    【功能主治】治痔漏,脱肛下血,面色萎黄,积年不愈者。

    【用法用量】每服15丸,米饮下,日三次。

    【摘录】《杂病源流犀烛》卷十七

    白术丸–《圣济总录》卷八十八

    【处方】白术2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焙)1两,人参1两,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1两,甘草(炙,锉)1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虚劳,脾胃虚冷,不能食,食不消化。

    【用法用量】每服15-20丸,温酒送下,日3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八十八

    白术丸–《圣惠》卷五十九

    【处方】白术3分,赤石脂3分,犀角屑3分,干姜半两(炮裂,锉),厚朴1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龙骨3分,黄连1两(去须),乌梅肉3分(微炒),当归3分(锉,微炒),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赤白痢,及水谷冷热气痢。

    【用法用量】方中甘草原缺,据《普济方》补。

    【摘录】《圣惠》卷五十九

    白术丸–《幼幼新书》卷二十七引《赵氏家传》

    【处方】白术、木香、丁香、肉豆蔻、黄连各等分。

    【制法】上为末,面糊为丸,如黄米大。

    【功能主治】温胃消食。主治小儿吐泻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10丸,米饮送下。

    【摘录】《幼幼新书》卷二十七引《赵氏家传》

    白术丸–《圣济总录》卷八十八

    【处方】白术1两半,人参1两半,枳壳(去瓤,麸炒)1两1分,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1两,桂(去粗皮)1两,槟榔(锉)1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焙)3分。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消食下气。主治虚劳,脾胃虚冷。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米饮送下;若有寒,温酒送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八十八

    白术丸–《圣济总录》卷七十四

    【处方】白术3分,干姜(炮)3分,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1两,人参3分。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健脾。主治脾胃受湿,濡泻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3丸,空心米饮送下,日2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七十四

    白术丸–《丹溪心法》卷五

    【处方】白术1两,芍药半两。

    【制法】上为末,粥为丸。

    【功能主治】脾虚泄泻。

    【用法用量】泄者,炒丸服。冬月不用芍药,加肉豆蔻。

    【摘录】《丹溪心法》卷五

    白术丸–方出《圣惠》卷四十七,名见《普济方》卷二○一

    【处方】白术1两,人参1两(去芦头),白茯苓1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厚朴1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霍乱后,腹中冷气下痢。

    【用法用量】每服30丸,以粥饮送下,日4-5次。

    【摘录】方出《圣惠》卷四十七,名见《普济方》卷二○一

    白术丸–《圣济总录》卷一四二

    【处方】白术3两,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3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焙)1两半,干姜(炮)1两半,黄耆(锉)1两半,人参1两,甘草(炙)1两,当归(切,焙)1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久积虚冷,肠风痔瘘,面色萎黄,日渐羸瘦,虚劣。

    【用法用量】每服15-20丸,空心米饮送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四二

    白术丸–《圣济总录》卷一五四

    【处方】白术1两,厚朴(去粗皮,涂生姜汁炙烟出7遍)1两,当归(微炒)1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焙)1两,白茯苓(去黑皮)1两半,熟干地黄(微炒)1两半。

    【制法】上为末,炼蜜搜和,涂酥为剂,捣令匀熟,为丸如梧桐子大。

    |


    1
    2
    3
    >
    >>
    >>|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

    登录

    WordPress后台-外观-小工具 进行配置小工具

    帖子间隔 侧栏位置: